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56422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古典美学“机”范畴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典美学“机”范畴探微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范畴序列或范畴家族构成的。这些范畴兼通哲史,映带文艺,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微观形态。作为古典美学范畴的“机”,就是这样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极为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特殊范畴。它的序列包括了机趣、机理、机兆、机变、天机、事机、生机、心机等,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机”的审美范畴家族。 一 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古典美学和文学范畴的语言多来自哲学范畴或者其他学派,尤其是核心的美学和文论范畴语汇,例如作为元范畴的“道”、“象”等,古典美学中的“机”范畴同样如此。
2、 机是形声字,篆文从木几声,表示树木。这是其第一个也是原生性的意义。《说文解字》说:“机,机木。从木,几声。”①《山海经》云:“单狐之山多机木”。后人解释说:“扬雄《蜀都赋》曰:春机杨桠。机桤古今字。桤见杜诗。”②机又通“几”,义为几案,小桌子。“围巾几(机)筵”出于《左传·昭公元年》,后用如机杖(几案与手杖)、机案(泛指案桌)、机筵(几案和坐席)、机榻(几案与床榻)等。“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出于《庄子·秋水》。 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生性意义是机关、枢纽、关键。现代汉语中的“机”是“機”的简化字。《国语·周语》云:“耳目,心
3、之枢机也。”《说文》谓:“主发谓之機。”《后汉书·张衡传》文曰:“施关发机。”③于是有“一龙发机”或“一龙机发”之说。《后汉书·张衡传》中又有“机发吐丸”之言,意为机关发动吐出铜丸。《后汉书·赵壹传》注云:“机,捕兽机槛也。”后又用如机弋(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机阱(圈套,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机X、机槛(设机具捕鸟兽的陷阱)等。《易·通卦》曾云:“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故又用如机牙、机互,即弩上发箭的含矢处和钩弦制动的机件;机括、机栝,即弩上发矢的机件,可开关的机械装置。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云:“多于机上之工女。”机在此引申指织机。由于古代中
4、国丝织业发达,因此机的这个意义用途十分广泛,如机绝(织锦的绝巧)、机房仔(方言,清代纺织工人的俗称)、机神(织机之神)、机素(织机上的白绢)、机梭(即机杼)、机轴(织机上卷布帛的部件)等。 “机”字在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意义指向,即指事物的关键、先兆,如何去非《六国论》曰:“向使关东之地合而为一,以与秦人决机于韩、魏之郊,则胜负之势盖未可知”④。也用如机门(关键,机密所在)、枢机(事物的关键)、机缄(原指造成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后用以指运气,也作机缘)、机密房(机要部门办事处所)、机柄(权柄,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
5、“机”引申为事物变化之所由,有“皆出于机”(《列子·天问》),也有“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之说。庄子用冷静的笔调勾勒了生命转化的脉络:“种有机,得水则为继。”⑤还有机由(契机,原由)、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等合体范畴。机在表示先兆、征兆的意义上,有“知机其神乎”等用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也用如机兆(先兆)、机道(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机微(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先机(事机萌动未发之时)等。机也有时机、机会的后序意义链。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谓:“因机变化。”后来,机
6、又引申为计策、计谋之意,如机见(计策,谋略,智谋)、机勇(机谋与勇气)、机略(谋略,韬略)、机钤(犹机智机谋)、机画(谋略)等。《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有云:“吾机先被孔明识破。”此外,还有中机(表示心计、心意)、机括(计谋,心思)、机轴(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等用法,另外又有机密、机要之意,多指军国大事。《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助理万机”一说,可构成机臣(机要近臣)、机廷(掌握军国机杼大事的官署)、机任(机要重任)、机近(机密近要的地位)等合体词。在此意义上,“机”成为古代兵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军事核心范畴之一。 古代兵家思想对于古代思
7、想和言语影响深刻,许多兵学名词较为容易在学术思想和日常用语中出现。“机”范畴也因之从军事术语转向了文艺创作用语,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影响很大,通常指作家的灵感、灵变,能迅速适应事物变化,如天机、机智、机敏、机巧、机变等。《列子·仲尼》曰:“大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它具有机急(机智敏捷)、机悟(反应快理解力强)、机捷(机警敏捷)、机巧(机诈权变的心计)、机带双敲(用心深沉或语言模棱两可,双敲即双关)的后序概念。《墨子·公输》有云:“攻城之机变。”机变,指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又如清初黄宗羲《柳敬亭传》中言:“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人们常说善于机变
8、,指碰上适合的机缘,绝不可错失。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则形容办事要抓住机遇,当仁不让。机智含机巧、机诈之意。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云:“惟恐吾人不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