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3831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摘 要: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某些有代表性的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及教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研究三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分配公平按世界银行2009年分组,中等收入国家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996美元到12195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从996美元到394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946美元到12
2、19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940美元,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对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一、“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eTrap)首次出现在200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它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无法向前的一种状态。落入“中等收入
3、陷阱”的国家有以下特征:经济增长回落或者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造成畸形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金融体系脆弱等。 吴敬琏(2008)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没有及时转变的问题。他把经济增长划分为“起飞”前阶段、早期经济增长阶段、现代经济增长阶段和知识经济时代。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分别为要素驱动、资本或投资驱动、效率驱动或创新驱动、服务驱动。“中等收入陷阱”发生在早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不恰当,就会导致经
4、济发展停滞,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2010)则是按照收入水平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经济起飞阶段、转型阶段、向发达经济体过渡阶段。第一阶段,从低收入到中下等或中等收入阶段,也是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为要素驱动。第二阶段,从中下等收入到中上等收入阶段,这一阶段为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是欠发达经济体成为较发达或发达经济体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有三种可能性:转型成功可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顺利进入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型不成功,则可能停滞在原有的水平上;转型失败则可能中断经济起飞,落入“中等
5、收入陷阱”。二、亚洲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 上世纪60—70年代,东亚、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陆续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其中的日本、韩国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跨越,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于此相反,菲律宾、马来西亚、大多数拉美国家在时隔40多年之后,仍然在原地徘徊,无法突破人均国民收入一万美元的关口,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世界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完成了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6、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也颇有相似之处。第一,抓住机遇,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这些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历了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困境,因此纷纷采取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积极构建节能环保型经济。以石油危机带来的资源匮乏为触发点,同时考虑到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的现实矛盾,一方面实施了以产业“绿色化”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大力开发节能技术、新能源和石油替代技术,同时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把“科技立
7、国”作为其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了市场机制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新加坡则实施了“第二次革命”,促使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的方向转变,提出了“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的发展战略,同时淘汰落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中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界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电子通讯、高端机械、航空等为代表的策略性产业,并加快促进以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建立起符合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二,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员素
8、质。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保证人才供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韩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才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50年的2%提高到1984年的14%,同时鼓励私人办学,特别鼓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