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38295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创设答学生问的新型教学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答学生问”的新型教学平台杨广斌浙江省丽水中学邮编:323000本文发表在全国中等教育核心期刊——《教学月刊》2004年第4期1、目前课堂教学中“答学生问”的现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学生的“问题意识”高度爆发,变得喜欢提问和善于提问。当学生向教师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教师是怎样“答学生问”呢?有人曾对某重点高中的教师作过问卷调查,发出和收回166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是:课堂上,遇
2、到学生提出与您不一致的意见,您如何处理?(可以多选)A、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B、若与上课的主题有关则加以采纳C、教育学生不要提与上课无关的问题D、不加理睬选A项占63.25%,选B项占50.60%,选C项占0%,选D项占0%。不难看出,目前教师回答学生提问,类似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模式,教师在互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学生高依赖、高服从的局面,这种交往表面看似平等,实际上是不平等的。2、案例——新型“答学生问”的教学模式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既不能一问三不知,也不能全盘包办、把答案直接
3、告诉学生;而应该以启发和点拨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新型的教学平台,在这个教学平台上,不仅使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更重要的是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还给学生自己回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下面介绍一个案例。安培表-+学生电源过载-+代表指示灯代表接线柱图1电解饱和食盐水铁钉碳棒人教版第三册《化学》第四单元安排了学生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见课本第60页,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我今年任教的高三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十几个问题,今苑中选胜,精选以下6个问题:5(注释:①‘学生电源’是一种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仪器,专门供学生实
4、验时使用。②‘学生电源’正常运行时,‘过载’指示灯处于熄灭状态。如果‘过载’指示灯亮起,表明外电路中电流过大,超出了仪器的额定负载,仪器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也不向外电路输送电流了。)学生A提问:电解结束后,烧杯中无色饱和食盐水变成了黄绿色溶液,这是为什么?学生B提问:电解饱和食盐水(滴有几滴酚酞)时,阴极(铁钉)附近溶液逐渐变红色,实验停止后,红色溶液慢慢变淡,最后褪成无色,这是为什么?学生C提问:电解实验后,作电解池的烧杯外壁发烫发热,这是为什么?学生D提问:电解实验后,烧杯中饱和食盐水变成了黑色液体,如同墨汁一般,而其它大多数实验小组烧杯中液体却显无色(或
5、黄绿色),这是为什么?学生E提问:在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安培表的指针始终不动,而其它大多数实验小组的安培表却正常运转,这是为什么?学生F提问: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当铁钉处于装置图1位置时,‘学生电源’面板上的‘过载’指示灯不亮;但当铁钉下移接触到烧杯底部的玻璃时,‘学生电源’面板上的‘过载’指示灯就亮起来,这是为什么?对这6个提问,我没作正面回答,而是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学生A、B、C提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纯属高中化学内容,肯定有部分学生能回答;第二类,学生D、E提出的问题内容比较异类,只有通过对比分析,利用班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第三类,学生F提出
6、的问题实践性比较强,当时我也不知所云,但通过实验探究仍可解决。处理这三种不同类别的学生提问,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应对。2.1公布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征集问题的答案学生A、学生B和学生C提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运用高中化学知识足以从容解决,所以教师可不作任何提示,直接把问题向全体学生公布,让学生来代替回答。因为有些问题对部分同学是问题,对另一部分同学却不是问题,可以由同学们内部解决。5果然,我把这三个问题在课堂内向全班同学公布,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且圆满地解决了A、B和C三位学生的提问。我觉得,这种处理学生提问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7、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当问题的讲解员,不做课堂的主宰者,而仅仅是问题的收集者和发布者2.2实验小组之间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协同分析和比较,探索学生的提问学生D和学生E提出的问题内容比较异类,是因为这两位学生的实验现象与众不同引起的,他们的实验现象与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现象大相径庭,肯定是他们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低级错误,如:装置连接错误、药品添加错误、药品变质和实验条件控制不当等。面对这两个提问,我也不作任何回答,而是把学生D和学生E安排到其他学生的实验小组中,后来又派其他学生加盟到学生D和学生E的实验小组中,让学生D和学生E通过对
8、比、分析找出自己实验的不妥之处。结果他们都满意地得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