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

ID:10337889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1页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2页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3页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八记》审美心理审美主体  论文摘要: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被贬谪文人在放逐过程中独特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对物之奇,景之幽,境之清,造物之出神入化的诧异与惊叹。由此,审美容体成为审美主体心理感受的投射物,审美心理也因客体的变化和自我积极努力的调整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层次,这种心理变化又决定了对《永州八记》景物的不同印象。在这种心理透视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心理由不平衡、不稳定渐至冷静、和谐统

2、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继承六朝山水游记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的作家主体意识,是为此类文学的顶峰之作。其山水游记的成就集中体现在被贬永州期间的文字里,《永州八记》则又是其中的精品。这组小文章之所以引人注意并成为经典,在于作者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在被朝廷放逐和自我放逐过程中独特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永州八记》中对物之奇,景之幽,境之清,造物之出神人化的诧异与惊叹。  一般认为,文学审美心理往往会随着文学创作主体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状态而发生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学创作所体现

3、出来的审美意识与主体经验之间是平衡的。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并不是重点指作家在年龄推移过程中文学性格发生的变化,更多的是阐释作家主体在生命体验发生变化后所带来的文学审美心理的改变,只不过在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里,杜甫把这个变化过程用“老”字来替代。柳宗元也是如此,以被贬官为界限,前后生活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早在进士及第之前他就有不凡的表现,“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il。二十一岁登进士科,二十六岁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在这种志得意满的情况下,求进之心更为勃发。贞元二十

4、一年(805)正月,“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田。此时我们看到柳宗元的文学所传达的审美性格是积极进取、外向激烈的,正如后来自己的回顾评价“少年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啊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经历的正常心理反射。而同年(805)十一月,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从人生的至高点坠人万劫不复的深渊。唐代时永州地处荒僻,自然条件恶劣,文化落后,“地及三湘,俗参百越,左衽居椎髻之半,可垦乃石田之际”州;“涉野则有蝮虺大峰,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疳”。加之同朝改革的知己

5、王叔文被杀,王丕病死贬所,母亲因不适应此地环境而很快病故,这些状况极大地刺激了柳宗元“恒惴栗”的心灵。“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绳索,处则若关桎梏”。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极端的压抑与焦虑中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的条件式反射,一般会让刺激物呈现出偏离原先面貌的特征。那么,此刻自然界的山水在犹如笼中困兽一样的柳宗元眼中就会一定程度地偏离本身固有特点。当然柳宗元和大多数传统的文人一样,具有探索自然、体验自我生命极致的个性情怀,这就使他从初至永州时的巨大精神沦落中渐渐清醒过来

6、,自然而然地亲近这些异地的风景,以暂时消解内心永远也无法释然的郁闷和痛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日与其徒上高山,人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理背景下的产物。  同时,《永州八记》所描写的皆是永中不被注意的风景,“农夫渔父过而陋之”,可柳宗元在遭遇这些风景时很直接明了地表达了他的诧异与惊奇。在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在居留了数年后,永州之山水他应该是很熟悉的,可在远望西山时仍有“异之”之

7、叹,其后便“过湘江,缘冉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在遭遇钴铒潭和潭西小丘时,他更是除了异之、奇之外,对这些美景有了深深的怜惜,“余怜而售之”。心中的激动也是难以掩盖的,“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柳宗元的这种情绪一直延续至袁家渴,乃“幽丽奇处”,小石城山,“嘉树美箭,益奇而坚”。此类审美体验背后所支撑的心理活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永州之人对这些风景的态度来看,这当是些普通,细致的小景。那么柳宗元与永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正是体现了他在巨大的人生悲感面前的困惑与痛苦,其时柳宗元内心除了漂泊无依、回

8、归无望、甚至有对自我生命的恐惧感外,还有自己不能延续家族冢姓的负罪感,“以是续嗣之重,不绝如缕,每春秋时飨,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懔懔然唏嘘惴惕……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阎,多重的心灵煎熬几乎把他逼向绝境,那么审美心理在这些刺激下当然会出现极度的变形、偏执和不平衡,使他看到的自然形象自然地不同于常人,呈现出一种自我矛盾、复杂、冲突的状态。由此我们看到,客观景物在投射到文学主体意识中时,其实是发生了内在的“质变”,柳宗元在这种“质变”中找到了自己与这些被弃景物之间的相同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