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ID:1033601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_第1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_第2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_第3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_第4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积累、体验、培养、发展语感的要求,为语文教师实施语感教学提供了依据。语感教学对改变当前忽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的教学现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语感培养应遵循正确的途径,具体而言就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其中,感受是前提,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运用是目的。    一、在吟咏美读中感受语言是培养语感的前提  

2、  吟咏美读是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是眼、口、心、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汉语汉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体。学生对汉语汉字的声音、形态的感知能力是语感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吟咏诵读,才能使其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才能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文字的优美,才能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的韵味,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形成对言语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等的感应能力。  1、融情范读,传染语感  范读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或之后,亲自朗读课文,叶圣陶指出:教师在范读时,要“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

3、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①  课堂教学中,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朗读不到位时,尤其需要范读指导。教师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感情融铸到文章中去。范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趣都可以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体现。学生能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获得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从中领略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导引自读,熏陶语感  学生的自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受到感染熏陶,培养语感能力。分角色朗读尤其适用

4、于小说、戏剧等对话较多,人物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感情丰富,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不断品味,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熏陶语感。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我就采用分角色朗读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在涵泳品味中理解语言是培养语感的基础    涵泳品味是在吟诵熟读基础上的潜心专注的研读方法。所谓涵泳品味,就是通过潜心体会、玩味,达到对言语作品深入的、全方位的感知与体悟。涵泳品味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义、情感、色彩、分寸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涵泳品味的目的是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5、。  1、比较揣摩,领悟语感  汉语中存在许多同义词、近义词,这些词语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总是存在着差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用同义词来比较,可显示出原句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并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词语差别的敏锐性。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通过把动词“轮”与相近的“转”“动”等词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品味出用“轮”字能更好地塑造出祥林嫂那种精神彻底崩溃,心死而痴呆的木头人形象。  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何种句式,是用反问句,还是陈述句

6、;是用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都是有讲究的。在语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句式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  《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的刻画:“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枝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从句法看,采用定语后置句,把“空的”“下端开了裂”的特征放到句后,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样就把祥林嫂的穷困潦倒的凄惨形象,用特写镜头的方式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倒装句式与常式句相比有着更强的艺术表现力。优和劣是相对的,佳妙之处体会得多了,对于拙劣的文

7、句,自然一辨而知。  2、借助语境,激发语感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语境制约着言语的生成,规范着言语的意义与价值,具有专一化解释功能与具体化生成功能。对语义的把握,除了它的词典意义之外,还有语境意义,即语言文字在整个文章中的实际意义及所起的实际作用。作家在为文时,常常把语言文字放在整个文章中来考虑,设置一种特殊语境以酝酿出自己独有的情感氛围。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如学习《荷花淀》一文,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语境,使学

8、生真正领略到暗含于字里行间、融合于文中的充满了艺术张力的情感信息,从而提高语感能力。  3、想象联想,丰富语感  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汉字的具象性特征极利于读者展开想象与联想。文学作品的“空白点”及“不确定性”使作品呈现开放的未完成状态,为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填补与充实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语感教学中,想象和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