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合作教育具有的劳动法律关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教育具有的劳动法律关系探讨 产学合作教育过程中,学生与合作单位成立事实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无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合作教育具有的劳动法律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前言 合作教育是从英语腼PerativeEdu-actino一词翻译而来,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合作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这种安排就像一块肉夹在两快面包中的三明治一样,于是被称为三明治教育
2、)。产学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是由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创建的(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同几家大企业合作培养27名工程专业学生,创造了产学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该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这种教育形式,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习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经验,采用一年三学期、产工学交替模式,进行产学合作教育试验,标志着我国引人阶段的开始。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
3、作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产学合作蓬勃发展。研究合作教育的权威解释2001年世纪合作教育协会(dash;既是合作教育的对象,又是劳动者。毋庸置疑,合作教育单位与高校签订的合作协议,对学生有教育因素的考量,但同时,该单位接受学生的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这让我们不得不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即在合作教育中,学生与该单位是否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法律关系,这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二、合作教育具有的劳动法律关系探讨 而非临时业务。在合作教育单位过程中,学生从事的工作都是合作单位的日常业
4、务。 第四,从使用的劳动工具看,事实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是利用雇主的劳动工具,而非自己提供。在产学合作教育过程中,学生为合作单位所提供的劳动服务,都是利用后者的劳动工具与劳动条件。 第五,从支付劳动报酬看,事实劳动法律关系中,雇主必须支付劳动者一定的劳动报酬。这是判断劳动法律关系的又一个关键。 在合作教育中,学生应接受合作单位的劳动报酬。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产学合作教育过程中,学生与合作单位成立事实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无问题,尽管这种法律关系非常特殊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劳动者,又是受教育者,但并不能构成劳动法律关系
5、成立的障碍。理清了合作教育中的法律关系,对于我们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大有裨益,特别是现实中,学生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在单位中因工负伤到底由谁承担责任,是学校、学生本人还是合作单位? 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判断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工作地点出发。事实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的劳动场所一般位于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劳动地点在合作单位的工作场所。 第二,从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指挥权角度。事实劳动法律关系中,雇
6、员服从雇主的劳动指挥,双方是服从与领导的关系,这是判断事实劳动法律关系的关键之一。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学生在合作单位顶岗工作,接受后者的劳动指挥,遵守单位的劳动纪律,保守商业秘密等要求。 第三,从工作性质看,事实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从事的是用人单位的日常业务,三、合作教育中工伤责任的认定及解决的思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
7、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急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也属于工伤。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合作教育特点可以看出:学生与合作单位成立事实劳动法律关系,那么,学生在工作中受到伤害事故,属于工伤,应由用人单位负责,也就是合作单位承担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如
8、果造成残疾的,还需支付残疾补助金。 理清了合作教育中的法律关系及相关责任,有人会担心不利于合作教育的发展,武别是合作单位可能不愿意与高校合作,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合作单位可以为相关学生购买工伤保险,由社会承担工伤责任风险,并且这笔保险费用支出并不高;第二,学生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