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

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

ID:10330717

大小:5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差异”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转身”浙江省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赵晓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5)06-0065-02“学生差异太大,没有办法教了!”教师的抱怨,实践的感受,我们一度陷入了困境。通过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笔者对学生的“差异”有了两点新的认识:①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群体和谐与最优发展;②学生的“差异”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所构成的一种

2、生态系统,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同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教学活动的阻力,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变负面因素为正面迁移,实现“差异”的“华丽转身”。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差异,并利用差异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谐、最优的发展呢?一、认识学生已有知识

3、基础的差异,制定分层区别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已有数学知识基础的差异,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这就需要认识并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习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例如,在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就设计了以下分层目标:总体学习目

4、标:①经历为两位朋友安排聚会的过程,深刻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③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分层学习目标:①基础目标: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②发展目标:在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创造性、想方设法地解决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符合三个不同“星级”学生的差异作业。(要求:二星级必做,一星级、三星级选做

5、)★6的倍数();8的倍数(),6、8的公倍数();6、8的最小公倍数();★★3和6的公倍数(),3和6的最小公倍数();请找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汽车站八路公交车每4分钟发出一班,七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出一班,早上6时发车后,最早会在几时几分又能同时发车?练习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应锻炼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针对全班每一名学生,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有不同的学习成功感受,从而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使课堂教学过程、教材、教师、环境四要素也得到了合理、和谐地

6、组织与运用。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组织合理、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和集约化,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在教学中,只有认识并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引导个性化学习,组织合作探究,加强师生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合个性发展的轨道,让每个学生都得

7、到学习成功的喜悦。1.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体验的感受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和探究方式,如何根据学生感知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异,发挥学习材料的更大的作用呢?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究和动手实践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例如,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我们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1)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若干(边长都是整厘米数)。(2)面积为1cm2正方形硬纸片每组30个,同时在讲台上预备若干个,让不够用的学生自由选

8、用。(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测量出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的面积,并填入上表中:(4)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