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中创新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中创新的论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的国度,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如何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课题。中国古代某些教学方法,诸如举一反三、学思并重、因材施教、下学上达等等,并不因为时间因素而失去生命力,而应该古为今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传道育人思想,在重技轻道的当代教育中尤其值得借鉴。应该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当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当代先进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继承教学传统 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长期课题,高歌猛进的信息化要求我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2、,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我所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不要丢掉优秀的教学传统。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某些传统教学方法历久弥新 当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启发式、生动性、形象性、条理化、因材施教、下学上达、学思并重、学用结合、温故知新等教学方法,其实在老祖宗那里就已经有成功的尝试。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从事教学活动40多年,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就是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思想。例如,《论语•述而》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愤”是内心求通而未得,“悱”是想说而未能说出。“隅”是墙角。孔子的教学方法是,不到学生内心求通而未得、内心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教师不会去启发。教师举出一个墙角,学生应该联想到另外三个墙角。.这就是“举一反三”成语的由来,它说明孔子已经成功地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论语》中孔子教育弟子,都是点到为止,非常含蓄。这不是孔子卖关子,吊弟子胃口,而是给弟子留下理解与想像的空间。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他指出一个墙角,他却不能联想出另外三个墙角,这就表明该学生没有创造力,是不可造就的。为了将抽象的伦理概念讲生动,孔子提倡运用比喻的方法
4、,《论语•雍也》载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是告诉人们要采用近在身边的例子来作比喻,以便通俗形象地讲述深刻道理。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这个“一”指的是忠恕,它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大纲,孔子用这条大纲来贯穿其他思想,这表明孔子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条理的重要性,他将自己学说的大纲告诉弟子,就是要求弟子从根本上把握他的思想,同时也启发弟子也要用一以贯之的方法从事学习。孔子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什么是“仁”呢?孔子对“仁”的解说有二十多种,这绝不是说孔子思想混乱,而是因为在不同环
5、境之下,针对不同对象,孔子对“仁”有不同的解释,以便让人们在不同层次上实践“仁”的伦理,这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例证。其实不仅仅是解说“仁”学,在其他方面,孔子也贯彻因材施教的方法。孔子认识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他提倡“下学而上达”,学习就像爬楼梯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地攀登,不是速成的方法可以奏效的。他告诫弟子学思并重,《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仅仅学习而不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心得;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么就会成为一个空想家。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将所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诸实践,就是说,“
6、学”要与“行”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孔子说,当教师需要具备一种能力,就是温故知新——每一次在温习旧知识时,都应该有新的体会。孔子经常与弟子讨论伦理道德问题,不仅弟子从孔子那里得到教诲,而且孔子也从弟子们那里获得了不少启示,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由于时代的变迁,当代人们对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有不同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些思想观念不一定能够适应当代的精神需要。但是,人们一致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过时,虽然时隔两千五百多年,孔子的教学思想却能历久而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二、道与技的结合 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来说,当代教
7、育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内容,教育家们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内容写入教材传授给学生,相对于重道轻技的中国传统教育来说,这是教学观念的历史性进步。我所要说的是,当我们重视科学技术教学内容的时候,切记不要走向纯技术化之路,而将育人之道丢弃了。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育人观念,真正地将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教育高度重视如何做人的问题,孔子生活在礼乐崩溃的春秋末年,他教育弟子,目的是为拯救乱世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首要之义,就是培养他们的完善伦理人格。《论语》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载孔子对弟子的道德教诲。从孔夫子到宋明理学家,这一重视做人的教育观念一脉相承。这
8、一教育观念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关注到教育对象心灵、人格的塑造,其弊端则体现为明显的重道轻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