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2403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从学生回答契机谈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学生回答契机谈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浙江诸暨市浣纱小学(311800) 徐明女[摘 要]目前的课堂评价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回答契机,利用评价语言,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回答契机 评价 导向作用[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1007-9068(2015)07-042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强,分析问题的角度较为单一等,回答问题时常常顾此失彼,甚至出现错误的价值体验,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面
2、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回答的契机,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带领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一、学生回答放光彩时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营造出的“教学磁场”中,感悟、体会,并碰撞出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一名优秀的教师,当学生回答出彩时,定能够迅速地把握语言,从而给其他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或思路的延伸。一教师在执教《静夜思》时,就有效地运用了这种评价。当学生正确读出“静”的读音后,教师当即评价:“静是一个后鼻音,你读得非常正确!”学生造句巩固:“同学们做作业时要保持安静。”教师评价说:“你说了一句完整的话,值得大家学习
3、。”面对学生的回答,这位教师的评价虽是寥寥数语,但句句实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掌握知识点,获得言语习惯,这才是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二、学生思考无方向时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有时也难免会出现茫然不知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明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答。在听一位教师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的四字词语“家家户户”,然后让学生谈谈这三个“家家户户”有什么不同。由于文本跨度较大,
4、学生理解得比较吃力,课堂陷入了沉默。教师见状,提示说:“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三个‘家家户户’所在的段落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色?”有了教师的提示,学生很快明白了,虽然都是“家家户户”,但时间的跨度却是四五十年。然而,时间在变,这种“家家户户”都是“花”的景色却没变。以上片段中,当学生开始对教师的提问失去方向时,教师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学情,并迅速作出评价提示,指引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暂时失去连接的思路又重新相逢,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实为佳举。三、学生回答有失误时学生的回答有失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回答和文本不符。二是回答和教师
5、的期待不符。两种情况另当别论。如果是回答的确与文本理解不符,教师就不应该盲目考虑激励性评价原则,把错误也当正确,或是直白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其错误。如一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哦,你那么读,小动物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他们都引回来吧!”学生马上就领会到是自己的语速、语调有问题,第二次读就进步多了。如果学生的回答和教师预先准备的或估计的大相径庭,出人意料,但又有它合理的地方,这时
6、我们就要肯定他的思路,加以褒扬和启迪,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粗暴地否定。四、学生体验欠深刻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若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通过适当的评价加以指导,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应有的深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地肯定其正确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鼓励其说下去,并运用启发式手段,指点迷津,另辟蹊径,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学习。有一位特级教师上写人物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口述人物特点和主要事件时,一个学生说的人物正是自己的老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当学生讲了老师平易近人、博学多才、从不批评学生等特点之后,
7、却讲不出什么具体事例。这时,教师没有再让他想事例,而是做了这样的评价启发:“你很注意观察,对老师也很有好感。你说老师从不批评人,那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怎么办?从不批评,大家都随随便便,课怎么上啊?”这一下,这个学生就有话说了。他讲了老师用眼神、手势、语言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又讲了一个“我”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老师如何在课后诱导帮助的事情。最后,这个学生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收获了语言之美。五、学生观点不全面时学生由于水平所限,在回答教师提出的某个问题时,有时理解得不
8、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全。此时教师应通过有导向功能的评价,一方面,总结前面几位学生回答的层次,明晰学生已经到达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作出完整的回答。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理解感悟台湾青年(也包括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在不知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