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ID:10318532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_第1页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_第2页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_第3页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_第4页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析凌叔华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论文关键词:凌叔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京派  论文摘要:凌叔华在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以及京派的文学互动中.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思想,并用创作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想。这使她成为“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的代表作家。  “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和开辟“自己的园地”的主张,胡适倡导表现个性的文学。为整个自由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基。“五四”运动落潮后,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逐步发展,它坚守着文学的独立品格,烘托着左翼文学的时代话语,参与撰写了整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

2、京派作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社团,它们从一个地域、一个角度共同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由主义文学逐步深化的过程。  陈学勇先生指出:“凌叔华堪称‘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京派’的重要作家。贯穿先后接连出现的这三个文学流派,成为它的代表作家,只有凌叔华一人。”这句话不仅肯定了凌叔华与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的关联,而且揭示了凌叔华在这三个流派中的独特地位。  一  凌叔华出身于古老北京官宦之家,是燕京大学外文系的高材生,与胡适、周作人、陈西滢、徐志摩、沈从文等人交往甚密,独特的文化际遇赋予了她独特的艺术气质,为她成为一名追求艺术个性、坚守文学独立的自由主义作家

3、奠定了基础。  凌叔华从童年时代起就承受了不同自然环境的陶冶,从北京到广州,从东京到天津,凌叔华的性灵得以舒展。又因为凌叔华自幼表现出了出色的绘画天赋,父亲在她7岁时便延请缪素筠、王竹林、齐白石和陈师曾、辜鸿铭等人教她学习文人画和古典诗词.使她受到传统文学艺术的熏染。早期的游历和家庭教育不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充实着凌叔华内在的气质修养,再加上她本人娴静温婉的性格以及在传统士大夫文化的浸染下对主体精神价值的追求,共同形成了她传统知识女性的温婉细致、从容蕴藉的文化心理。凌叔华在绘画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保持自己独立精神世界的可贵,“决不可画不想画的

4、东西,画什么都要出乎真心,可不要以画取悦任何人。”瞄研并通过文入画的创作来达到主体精神的自由与愉悦。然而凌叔华作为父亲的第四位夫人所生的四个女儿中的三女儿和大家庭众姐妹中的“十姑娘”,从母亲的眼泪中领略了女人难言的辛酸,封建大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忍受著作为女儿的自卑与孤独。她开始本能地关注女人的命运和不公正待遇,质疑男性的中心地位,“我看不见得男孩子长大了就都能给家里露脸,当宫的,当贼的,都是男人”,并且立志要为女性赢得话语权。  1919年,凌叔华进入天津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1921年,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外文系。更全面地接触到西方近现代文化,因为

5、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她凭借外文的便利,与西方文学直接对话,切身感受到其人本思想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英美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更强化了她对童年大家族不幸生活经验的认识。生活经验作为一种感性认识深埋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只有当人植入强烈的主观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理性反思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时。它才会变得有意义。联系大家族女性的悲惨命运.以西方人本思想为参照,反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义,凌叔华深刻地认识到古往今来的女性悲剧皆源于宗法制文化以及植根于其中的国民劣根性。凌叔华正是在中西文化的整合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学观,她执着于描写女性和儿童,以期针砭时弊、健全人性;主张文艺的宽容、自由

6、与个性,追求质朴简洁的艺术风格,这正是凌叔华成为“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三个文学流派重要作家的精神根源之所在。  凌叔华的大家闺秀气质使她对绅士文人感到天然的亲近,她自然地选择了周作人、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绅士文人作为自己的师友.她能够成为三派的重要作家与她的生活和交际圈有很大关系。1923年,当时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凌叔华选听了周作人“新文学”课程,并且致信周作人,请他指导写作。读完凌叔华的信。周作人感到她是一个相当有才气的女子,便向《晨报副刊》推荐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周作人作为凌叔华步入文坛的首荐之人。功不可没。  1924年5月,

7、泰戈尔访华在凌叔华生平中的意义非同寻常.她因为一次接待泰戈尔的茶会结识了陈西滢、徐志摩、胡适,从此与这批名流发生密切交往。陈西滢创办的《现代评论》为凌叔华初期的小说提供了重要园地,正如鲁迅所言:“《现代评论》比起日报的副刊来,比较着重于文艺——凌叔华的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在文学上凌叔华虚心接受陈西滢的意见,她将《女儿身世太凄凉》、《资本家之圣诞》弃于《花之寺》这本小说集之外,正是因为陈西滢批评它们“文字技术还没有怎样精炼”。出于志同道合。凌叔华与陈西滢由相知到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坛伉俪。  “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的

8、灵魂人物徐志摩则是凌家常客。对凌叔华的写作相当关心,经常予以意见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