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18322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十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变动趋势与消费政策选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变动趋势与消费政策选择一、最终消费率偏低是“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先经历了4年上升阶段,于1981年达到最高值67.5%,这一上升阶段与我国当时实行消费补偿政策,对改革前在人民生活方面历史欠账通过调整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政策措施进行城乡居民消费补偿的历史相吻合。此后,虽然从短期经济运行看,1985年和1988年曾出现过居民消费需求膨胀,消费率确实在这两年出现了小小反弹,1995-1996年因对投资控制较严而导致消费率连续回升,
2、但从1981年至1997年16年经济运行趋势看,最终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0.6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1997年已经降至58.8%的水平。让我们对改革以来最终消费率(以下简称消费率)的变化作一国际比较。表1提供了世界各种收人类型国家和更有比较意义的亚洲国家1965-1994年消费率变化情况,从中可见,各国家的消费率都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呈下降趋势,我国改革以来消费率逐步下降的走势完全符合国际一般规律。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消费率在下降过程中一般没有降至70%以下,素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国家在这一
3、期间消费率最低时也在65%以上。表1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国别 1965年 1973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低收入国家81.8 76.7 74.6 76.5 72.0 74.0 中等收入国家77.3 75.7 74.7 75.7 76.0 73.0 高收入国家82.6 76.3 77.4 80.0 78.0 东亚国家77.6 71.6 69.1 69.1 65.0 6
4、5.0 南亚国家87.5 84.7 84.8 81.1 81.0 81.0 中国- - 65.4 65.7 62.0 57.8资料世界银行《1990、1992、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SNA统计核算体系中,最终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或居民消费),我们这里称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政府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表2提供了1965-1994年世界上不同收入类型国家和部分可比性较强的东亚、南亚国家政府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基本情况。表2政
5、府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国际比较(%)政府消费率 国别 1965年 1980年 1990年 1994年 低收入国家 9.0 12.0 11.0 12.0 中等收入国家 11.0 - 14.0 14.0 高收入国家 15.0 17.0 17.0 - 东亚国家 8.0 12.0 10.0 11.0 南亚国家 9.0 9.0 12.0 11.0 中国 - 14.5 12.3 12.7居民消费
6、率 国别 1965年 1980年 1990年 1994年 低收入国家 74.0 66.0 61.0 62.0 中等收入国家 67.0 - 62.0 59.0 高收入国家 61.0 60.0 61.0 - 东亚国家 69.0 58.0 55.0 54.0 南亚国家 77.0 75.0 69.0 70.0 中国 - 50.9 49.7 45.1资料根据世界银行《1992、1996年世界
7、发展报告》和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从表2中政府消费率的中外比较看,我国的政府消费率无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同东亚、南亚国家相比都不低,基本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但是,居民消费率的比较使我们发现,在三个有比较数据的年份,我国居民消费率大约比低收入国家低11-16个百分点,比国外居民消费率最低的东亚国家大约低5-9个百分点。据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占GDP的份额一般为61%(注:H·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1950-197
8、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1997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但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偏低造成的。必须指出,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高储蓄率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将消费率保持在65%左右的低水平是有特殊历史条件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的特殊贸易机会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走上了外向型“贸易立国”发展之路,依靠国外市场需求弥补了因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