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1822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压力 论文摘要:文章从社会的普遍现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发展,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据悉,截至2005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已有170所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还有数十所学校开办社会工作专科教育。然而,目前各高校社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了解,广州最早开设此专业的华南农业大学,2003年首批81名
2、社工系本科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10%,有70多人找不到社工岗位转了行。①据了解,2005年中山大学毕业的30多名首批社工系学生中,3名进了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工作,成为“专业社工",2名留在社工系工作,5名考入社工系硕士班,其余20多名全部“转了行"。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工作专业快速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之间的巨大反差和错位。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深入剖析: 一、社会的普遍现实 1.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工作专业尚未得到社会大众的了解、认识。对于一个新兴的职业,需要社会广泛地宣传,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相当少。不仅仅
3、是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而我们社会工作者主体(学校、教师、工作人员、学生等)自身的宣传力度也很薄弱。现在像《社会工作》这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寥寥无几,而且只有屈指可数的学术期刊才开辟了社会工作栏目,大众媒体则更少涉及社会工作,只是在部分地区做得稍好些,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而且社会工作者主体,如高校的社会工作教师很少写有关社会工作的科普文章来普及社工理念,社会工作者开展的活动也不多,其提供的服务的社会效益不够明显,无法吸引媒体的注意,这些都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宣传。因此,社会工作这项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很多社会成员都不了解,而且不被认为是一项职业。社会大众不
4、知道这个职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其重要性何在。很多人只是从字面上曲解社会工作,认为就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计报酬的其他为社会做的服务工作,只需要爱心,不需要专门知识和技巧。 因此,政府及媒体应该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这个行业,知道它是做什么的,能为人们提供哪些服务等,充分利用这个行业为社会服务。除了外界进行宣传外,还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自身宣传,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服务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专业权威的形象。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增强政府和公众的全方位的认同。 2.社会工作职
5、业化过程任重道远。 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正式公布。这完成了社会工作职业入口的规范建立,对社会工作的改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资格的认证到岗位的对接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虽然政府现在对这个职业给予了承认,但没有明确哪些工作岗位应由社会工作者从事,而且待遇也不清楚。另外,长期以来,社会工作职业的功能都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准政府组织包办代替,这些部门和组织很少意识到其工作应由具备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来从事,同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仍然不愿交出理应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工作,甚至有的直接拒绝社工人才的
6、进入,这势必阻碍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是普遍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群体,目前有两万从业人群。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财政资助是香港社会服务工作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香港地方政府并不直接包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服务,在香港开展各项社会服务的主体是各类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隶属于社会福利署的专业机构,另一类是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后者占机构总数的3/4以上。这与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大相径庭。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后,没有相应的岗位编制、职称序列和培训机制保
7、证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使得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缺乏必要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因此,政府应该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社会工作大力支持。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社会工作法规和条例、实行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考核评估各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等方面应担负起宏观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对之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财政资助。 二、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1.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模式急需改进。目前我国高校在制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模式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对我国的社会问题、社会整体需要和发
8、展做充分的分析,而是在生搬硬套国外的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