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

ID:10313508

大小:388.1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06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_第1页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_第2页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_第3页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_第4页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疏理(新人教必修三)答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1.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3.评价:(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

2、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人物主张春秋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战国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苟子①政治

3、: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三、道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老子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战国庄子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四、法家①集大成者:韩非子。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③意

4、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学习探究】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

5、的现实意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梳理】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二、董伸舒的新儒学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针对加

6、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3)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三、主流地位的确立(1)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

7、垄断。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结果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提示: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梳理】一、三教合一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

8、有了新发展。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二、程朱理学1.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内容:(1)二程的思想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朱嘉的思想①强调理之源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