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

ID:10309048

大小:7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_第1页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_第2页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_第3页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_第4页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的论文价值教育;学生主体;自我同一性;潜能开发  摘要: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走出德育困境,需要研究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藉个体的“为我性”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与主体性两个向度的统一。学生的自我取向是价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以自我同一性探索为基调,在变化的学校环境中不断选择和表现其自我定位。学生的发展具有年级特点,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引导学生组织起来,开发潜能创造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顺势催化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学校价值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2、01 2435(2012)02 0133 08  valueeducationthroughstudents’gro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keyentinmoraleducationinthecontextofsocialtransformation,itisnecessarytostudythedevelopmentlaotivationofvaluedevelopment.thegroedindifferentstagesinschoolenvironment.theirde

3、velopmenthastheirperspectivecharacteristicsindifferentgrades,displayingaregularchange.therefore,themainpathofvalueeducationistoorganizethestudentstorealizetheirpotency,constructschoolcultureandstimulatetheirpersonalitydevelopment.  伴随着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道德失范,既为德育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4、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困境。.为改善德育困境,研究者们围绕“德”的内涵和“育”的方式致力探讨。在多样探讨中存在某种类似性,即拓宽价值标准,降低道德要求,让德育接近日常生活。无疑,探讨德育问题必须关注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境况,多元价值冲突和道德失范更使中小学教师面临困难。容易出现的偏差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僵化地延续着传统德育工作模式,一种是模棱两可地遵从新的观念。“僵化地延续”表现为离开儿童内在真切的体验,套路化地评价。成长总是伴随着问题,然而评价往往是两极性的抽象德性词汇。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在成长过程中有特定的含义

5、,抽象而简单地归为某种道德品性,难以有效进行教育。“模棱两可地遵从”是社会转型过程价值难以抉择的现象,较多见之于中学。最常见的是面对各种流行,让学生们展开辩论,往往各执一词没有结果。在这种场合,教师不知该如何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交往发生冲突时,忽视了青少年的交往冲突缓解经历所蕴含的特殊学习功能,将原本需要淡化的问题放到全班进行讨论。  这些现象反映出教育实践中的困惑,说明价值教育研究更需要“立”的探讨。因道德失范带来的规范懈怠和德育疲软,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成为父母,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无力的家庭教育境况使道德失范困境

6、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而是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驱散价值困惑和混乱,更需要明确立身成命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多元价值取向体现宽容的态度,却不意味没有选择倾向;强调德育人本化是要废弃无视人性的戒规,并非只强调权益忽视责任;提倡底线道德在于固守最基本的责任,而不是排斥美德的张扬和引导。确立有利于人类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永远是价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价值教育工作的根本。道德评价固然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最基本的美德作为文明的基质具历史延续性,这为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发

7、展性质所决定。因为美德标准既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教育领域,必须帮助学生崇尚美德,多元价值观应体现为对成长中学生的理解和得体的帮助。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特殊环境,“学校认识到它的责任不在把社会的全部成就传递下去,保存起来,而只是把有助于未来更美好的社会的部分传递和保存起来。”1[41]  其实,目前的德育困境困之于对德育的主体价值认识不足,对主体的成长规律认识不足。价值教育引导不当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此。不清楚学生成长过程内在发生的价值选择倾向的变化。若将行为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分离,与成

8、长中个体的内在主体性需求割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割裂,只能看到某些片断性的表面现象,德育工作也容易变得干瘪无趣。  一、基于“为我性”引导“自我超越”  著名的科尔伯格道德概念发展研究提示大家,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儿童发展的水平,不同的阶段对于道德概念有特定的理解倾向,教育只有切合成长状态才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