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99844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摘要】随着“痧”的概念的演变,清代痧症医籍呈现了前期少而精、中后期多而滥、末期罕有新作的特点。虽然痧症医籍曾一度大行于世,但从内容来看,几乎均演化自前中期的五大著作:《痧胀玉衡》、《痧症全书》、《治痧要略》、《痧症指微》和《急救异痧奇方》。其中,《痧症全书》是在《痧胀玉衡》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治痧要略》则是《痧胀玉衡》的节要本。【关键词】痧症医籍痧胀玉衡痧症全书治痧要略痧症指微急救异痧奇方中医文献学“痧”是具有中医文化特质的一个病证。“痧”与刮痧疗法,为我国民间所熟悉,却难以跻身于中医大专院校教材之中,原本是治疗用的刮痧法,于20世纪末又神奇地被包装为现代都市的时髦保健疗
2、法,更重要的是,其疾病史本身又可谓跌宕起伏。鉴于种种矛盾与曲折,“痧”成为一个形成于华夏文化氛围中的鲜活的疾病史个例。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痧”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沙虫、沙病、痧胀三个阶段:“沙虫”以中射工、沙虱毒为代表;“沙病”记载首见于南宋,为一组症状,通过刮擦皮肤引起局部出现沙粟状的红色瘀点,俗称“得沙”;“痧胀”兴起于清代,范围急剧膨胀,基本成为疫病和不明疾病的大杂烩。直到清初,“痧”还是很不起眼的民间小病种,然而此后“痧”急剧扩张,一度形成“无人不痧,无症不痧”[1]的状况。最后在清末衰落,20世纪中又逐渐回归“沙病”[2]。 “痧”在清代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演变过程。与此相应,研究痧
3、症的专着——痧症医籍的市场温度也出现大起大落、冷热交替。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特设“痧胀霍乱鼠疫”一节,这自然大大方便了原始文献的搜集查找。但由于痧证发展史的特殊性,许多文献的著录尚存不妥之处,既有写作年代的讹误,也有书名与内容的舛错。如该节的首书明·穆世锡《穆氏家传痧症辨疑全书》乃儿科痧疹(即麻疹)全书,与清代“痧胀”风马牛不相及。第二部书《痧疫论》则是道光三年(1823年)胡杰(云溪)重订王凯《痧症全书》时附录的自家著作,被误传为清初林森之书。第三部《痧胀玉衡》才是清代痧症医籍的奠基之作,为清代五大痧症医籍之首。 五大痧症医籍概述 清代痧症专着始自清初郭
4、志邃(右陶)的《痧胀玉衡》。该书原为三卷,初刻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卷上为痧症理论,卷中列各痧症状,卷下载治痧方药。康熙十七年(1678年),郭氏因“年来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伤人最多,非惟世所罕识,尤余前书之所未及”[3],故又续编此书,别为后卷,再刊时并入前刻。是以全书共四卷,前三卷涉痧50种,后卷又增入36种。本书建立了痧症的理法方药体系,是痧症的奠基之作。 康熙二十九年(1890年),第二部痧症文献《痧症全书》付梓。作者王凯(养吾),毗陵(今江苏常州)人。自称其术得自于深山野人林药樵,故或著录此书为“林森(药樵)授”。它的初刻本即为张仲馨订本,时称《晰微补化全书》。正
5、文分两卷,卷上为痧症理论,卷下为诸痧症治方药。 郭、王两部著作的关系,是一桩陈年公案。王孟英的祖父王学权即云:“更有王养吾者,将郭氏《痧胀玉衡》窃为己有,假托深山野人之秘授,编其原方为六十四卦,未免伤及事主。而沈芊绿不察,采入《尊生》;何丹流受愚,重灾梨枣。案虽未破,君子病之。”[4] 客观地说,《痧症全书》的写作的确是建立在《痧胀玉衡》的基础上,理论部分等也确实多处有抄袭的嫌疑。但是,王氏也有自己的创见和贡献,特别是他将郭氏杂乱无章的各痧分为正痧、变痧两类,系统归纳为各36种,其中变痧包括痧胀的兼症、类症、变症,使痧症的子病名框架顿时明晰许多。其书传播甚广,清代后期痧症文献对痧症的分类
6、、病名等多宗此书。 大约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或稍后,李菩(东白)作《治痧要略》,是为清代第三大痧症医籍。该书摘取《痧胀玉衡》的15种痧症,又补充“斑痧”1种,大幅度的砍削使本书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故广受欢迎。在此之后,清代亦有大量节要类痧症医籍出现。从此种意义上讲,该书可称为节要类痧症文献的创始者。 最迟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第四部重要痧症专着《痧症指微》完成。该书为天台僧普净着,毗陵奚佳栋述,逸士邱天序辑。但该书至道光二年(1822)才得以梓行。原书不分卷,主要为各痧证治,按病位和病势分类,分为上部痧(20或19种)、中部痧(15种)、下部痧(20或19种)和大痧症(1
7、6或18种)。其中,大痧症为痧症中之最重者。书前仅两篇理论,“奇经八脉总论”理论主要来自《难经》,“治痧当明经络”来自《痧症全书》。 约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成书的《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收入了《急救异痧奇方》(又称《急救奇痧方》)。该书传诵一时,收录54种痧症。与上述诸书不同的是,该书多将症状拟物化,并以其肖似物命名,如乌鸦痧、蛇痧等。在同类书中,“痧”或写作“翻”、“挣”。从其学术意义来说,此当为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