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ID:10298543

大小: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_第1页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_第2页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_第3页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_第4页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  摘要:王夫之主张将天道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统一起来,而《周易》也正因为能够体现此种理念,得以成为他构建其天道观的理论依据。在论及五行时,他一方面清除了前人以“五行”学说对《周易》的附会,对该学说所表征的世界图式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又根据“乾坤并建”的易学原则改造了传统“五行”学说,凸显了其作为价值本源的意义,为儒家的道德学说提供了形上学的依据。  关键词:天道;主体性;《周易》;五行    在王船山的理论体系中,“五行”居于较为次要的位置,因而研究者甚少论及。实际上,在船山论着中,有着大量与“五行”相关的议论,这些议论或是在批评前人

2、的论说,或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怎样,都对我们全面地理解五行学说,全面地解读船山思想有着相当的意义。在这里,笔者拟就船山天道观中的五行思想,略加评述。    一、天道性命相贯通    近代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学界对于传统天道观大多采用宇宙论与本体论的解读模式,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由于中西哲学之间的差异,单纯的模式照搬,适足以割裂文本自身的系统,抹杀学说本身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于船山自己的认知立场和认知路径略加交待,以期真正做到客观的研究、内在的诠释。  无疑,船山在天道观问题上,有着方法论的自觉。对于宋明新儒学与佛老的纠葛,他

3、之所以能够做到“壁立千仞,只争一线”,大约也是得益于此种自觉。船山有云:“圣学言天,异端言心,程子或以答问者,贬其枯守此心强为思索之病,非通论也。……不体天于心以认之,而以天道为真知,正是异端窠臼。”[1]儒学肯定现实世界,肯定其中的道德法则,而异端却加以否定,程子所云“圣学言天,异端言心”无疑在儒学与佛老之间确立了一条评判标准。但在其后的儒学发展中,恰有与这条标准相对反者,其中最为显著的乃是王阳明及其后学。这并不是说,阳明及其后学就否定现实世界,否定现实世界中的道德法则,而是说,相对于前期理学侧重于强调道德的客观性,阳明及其后学更为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正是因为

4、对于主体性的强调,阳明较少言天,也没有独立的天道观,而在其后学那里,又因为对于天道的忽视而空谈心性,导致“虚玄而荡”“情识而肆”的弊端。船山对于阳明及其后学多有批判,而程子所确立的、“圣学言天,异端言心”的标准恰足以在理学内部为此种批判提供依据,但是船山却认为上述标准仅为一时的权说,而非通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佛、道两家亦“言天”。譬如,对于《庄子》,荀子有“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评语,而船山自己也有“尝探得其所自悟,盖得之于浑天”的评语。既然“圣学”与“异端”对于天道都有所论说,那么“圣学言天,异端言心”的评判标准就不足以划定二者的界限。有鉴于此,船山进一

5、步提出“体天于心以认之”的观点。如果说程子所强调的是道德的客观性,阳明及其后学所看重的是道德的主体性,并因此对于儒学与异端的差异有着各自的认识,那么船山虽然对“王学”有着甚多不满,但在批判“王学”的过程中,他也没有采用“矫枉过正”的方式,而是力图将道德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结合起来,以期达致他心目中的“正学”,并根据此种“正学”来划定儒学与异端的界限。  牟宗三先生说:“天道性命相贯通乃宋、明儒共同之意识,亦是由先秦儒家之发展所看出之共同意识,不独横渠为然。”但是,牟先生也强调,横渠论着中若干语句表现此种观念“最为精切谛当”[2]。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船山之所以宗法

6、横渠,其原因正在于此,而“体天于心以认之”也不过是“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另一种表达;船山之所以修正程朱、批判陆王,乃是因为两派学说对于“天道”与“性命”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偏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船山的思想体系中,道德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结合(即“天道性命相贯通”)并非是以静态的模式存在,而是以动态的模式展开着。  船山有云:“在人微者,在天则显,故圣人知天以尽性;在天微者,在人则显,故君子知性以知天。(上“微显”以小大言,下“微显”以隐着言)……要其显者,在天则因于变合,在人则因于情才,而欲知其诚然之实,则非存养省察功深侯到者不知。”[3]只有在儒者的道德实践

7、中,“天道性命相贯通”才得以具体地展开。引文中,船山谈到了“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两种形态:以圣人为主体的“知天以尽性”,以君子为主体的“知性以知天”。这两种形态固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未尝不可以统一起来加以审视。如果说就体认而言,天道与性命可以互为参照系统,那么圣人的“知天以尽性”乃是借助于天道来使性命得到完全的彰显,而君子的“知性以知天”则是以性命来界定天道的内涵。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船山视域中,圣人亦由君子发展而来,君子与圣人不过是儒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前后阶段。在儒者的为学历程中,他首先是以自我的道德心来界定天道,而后才得以在此种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参照天道的实然

8、来推扩道德心的种种形态,以期达致道德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