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ID:1029457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_第1页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_第2页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_第3页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_第4页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摘要]意义系统如何通过影像文本生成意义,以及读者如何发现和重构影像意义,可以通过符号学的视角加以解读。而符号学方法给传播者和读者带来启示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关键词] 影像符号 意义生产 解读    目前,符号学在传播和信息传递的相关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不再局限于对书面语和口语的分析。影像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系统,它同语言一样,都是使用某一符号来代表其他事物的。本文尝试从符号学的视角研究影像,思考理解影像意义生产的可行之路。    一、意义在影像文本中的生成 

2、   符号学在影像分析中的应用,首先在于对影像文本的分析,即运用符号学方法分析蕴含一定意义的影像内容。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前者是符号的形式,表现为一种声音、文字或图像,后者是符号所代表的对象,指向被联想到的事物。  与语言符号不同的是,影像符号具有与客观相似的特质,它可以生动、直观地模拟出表现对象,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比如镜头的运用,仰拍的角度除了表达画面人物的这一形式之外,也表达该人物的高大、尊贵、受人敬重的含义;与此相反,俯拍的人物画面,往往表现的是人物的弱小、卑微、被人轻视。

3、在影像色彩方面,同样隐藏着特定含义。如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用菊花铺展的皇宫大殿,浓烈的黄色充满整个画面,为皇家的华贵雍容与在这种华贵雍容下潜伏的杀机构成极大权力欲望含义的视觉语言。  在影像文本中,符号在产生意义的运作过程中,有两个不同的表意层次,即外延与内涵。外延是指符号学的表面含义或外在含义,而内涵是指附加在传播形式上的文化含义。影像并不能完全纪录被摄对象,它呈现给读者的往往只是事物的具象,而影像的深层含义得以隐藏。  以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中的“大眼睛”为例,我们

4、可以对其表面含义作一些简单的描述;照片里的人物是个小女孩,头发有些凌乱;她手里握着一支铅笔,正要往本子上写字;她抬起头,直瞪着镜头;她前面的同学,被摄影师运用拍摄技巧虚化了,我们可以猜测她所处的环境是教室。在这个外延层面,影像展示了最基本的画面内容和传达主题的氛围,理解这个层面的意义不需要任何内在文化、艺术与社会的知识。但这显然不是作者拍摄此照片的真正意图。运用符号学分析影像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影像内容中被隐藏的内涵层面上的意义。“大眼睛”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如果结合其标题《我要

5、上学》。并且了解了小女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我们就能对它有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即它表达了部分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落后以及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愿望。  符号学意义在内涵层面上的运作,其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是隐喻和转喻。隐喻是通过类比指出两件事物之间的关系,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两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隐喻在电影中的范例有《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场景。在影片中,老唐就盛赞妻子的肚子“像天鹅绒”,而小队长却坚称“根本不像”。隐喻在广告影像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如通过西部牛仔跃马纵横的画面,激情奔放成为了万宝路香烟

6、的隐喻,而吸这种香烟的人似乎也充满了男子汉气概。这种相似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任意性,隐喻的运用使它们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如肚子和天鹅绒都很“光滑”,而奔放的男子汉自然喜爱“奔放”的香烟。  与“隐喻”相联系的另一重要概念是“转喻”,即以局部来指代整体或以整体来代表局部,如“大眼睛”表示“希望工程”。新闻影像也常利用转喻手段截取一部分画面来代替整个事件。如最近北京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过程中,西方媒体往往将镜头对准极少数破坏分子的“闹场”上,而火炬所在城市民众热情洋溢以及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挥舞红旗的画面却鲜在

7、新闻中出现。通过这种影像画面的选择和转喻,西方媒体意图以不和谐画面替代整个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和平、团结与友谊,塑造了所谓的“真实”。这种不公正的报道,无论是出于西方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还是出于媒体所处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都注定是一种拙劣的表演。  隐喻和转喻所蕴含的,是符号的内涵。换句话说,影像符号外延层面的意义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它单纯地来自符号本身,我们可以用“所看即所得”的方式来解读。而影像符号的内涵则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法表现为符号的深层意义和潜在意义;揭示隐喻和转喻,正是

8、为了揭示影像的言外之意。    二、影像解读;意义的发现与重构    解读是发现和重构影像意义的过程,并且发生在读者和影像文本的协调或互动之际。影像文本一旦完成,“意义”被注入影像话语中,占主导地位的便是赋予影像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按照罗兰·巴尔特在《作者之死》中的说法,文本一旦离开作者,作者实际上已经死亡。苏珊·桑塔格也认为:“摄影师的意图并不能决定照片的意义,照片将有自己的命运,这命运将由利用它的各种群体的千奇百怪的念头和效忠思想来决定。”显然,影像一旦完成,就开始了它在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