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90721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寻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根本性突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寻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根本性突破摘要:本文结合以“交互电子白板”为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围绕如何让信息技术为师生所接受,如何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提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不是技术出发,才是信息技术进入寻常课堂的根本途径。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科技与人文;结构与弹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交互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旦有公开课、
2、实验课、教研课等,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为教师表现的亮点,面对这一潮流,一些教师颇有落伍之虞。然而,与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上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室里的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装备多被冷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闲置,黑板、粉笔风采依旧。可见,新的教学媒体、技术与日常课堂教学应用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是什么将信息技术挡在课堂之外?是技术障碍还是资源缺乏,是观念还是方法,亦或是教学经验、习惯或文化的力量?从我们在北京市5所学校开展的以“交互电子白板”为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
3、课程整合课题研究资料看,教师们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尝试使用阶段、主动参与阶段以及创新性教学阶段。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在各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遇到的问题各有差异,但每一阶段都有其突出的障碍(我们和实验校的老师称之为“坎”),每一道“坎”都可能将信息技术挡在教室之外。由于做了较充分的技术、资源准备,加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及时跟进的技术支持,我们遇到的主要障碍既不是技术使用,也不是缺乏教学资源的问题,而是观念、方法问题。 一、以人为本,让信息技术进入寻常课堂信息技术要真正进入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没有教师和学生的
4、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就可能被挡在教室之外,与课程整合就是一句空话,而期望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前提是信息技术方案要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主动参与”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反应的态度。按D.R.克拉斯沃尔和B.S.布卢姆的情感领域分类,人的态度按由低到高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和品格化五个层次。其中,“反应”又分为“默认的反应、愿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三个层次[1]。由此推论,无论是“默认的反应”,还是“愿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其前提是“愿意接受”,如果人们不愿接受,就不可能做出积极的反应或参与,只有当人们
5、做出“愿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时,才可能主动参与。 如何得到实验学校的认同?如何让教师们愿意接受?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选择实验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不少冷遇,一些学校并不欢迎新的信息技术;在课题研究进程中,也有不少老师不太认可交互电子白板。这种情形也在我们预料之中,近几年,中小学电教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大量闲置,使学校和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大为减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不完善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当使用,并没有给教学效果、效率带来实质性改善,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由认同转向怀疑,甚至是反感、排斥。福建南安
6、中学语文教师洪文辉在“教师不能让‘鼠标’牵着鼻子走”一文中写道:“听多了、看多了运用多媒体播放的课件,总觉得教师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洪文辉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不是机器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为“炫耀”技术功能,过度使用技术而干扰教学;或被“机器”牵制,让“鼠标”牵着鼻子走。凡此种种,都是人与“机器”关系的错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PhilipJackson在他的《教师与机器》(TheTeacherandtheMachine)一书中写道:“我们面对的最大智慧挑战不
7、是如何去设计机器,使其表现得越来越像人类;而是如何保护人类,免其受到越来越像机器般的待遇”(转引自RobertHeinich,etal.1993)[3]。他定义“人类机械化”是“人们被机械式对待的过程,而不去考虑人们内心在想什么?”如果教学信息化并不能给教与学带来实质性改善,而是接受“机械式的对待”,那么,教师和学生如何会接受呢?信息技术又何以能进入课堂呢?从问题中反思,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突破口:即改变思维模式,从技术本位向教学本位转变,一切从教师和学生需要出发,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思考问题,为教学需要制定
8、技术解决方案。在课题推介的初期,我们讲得最多的是:“信息技术能给教师带来什么,教师需要做哪些转变,做哪些准备;我们的目标是用好的技术,把技术用好等等”。遭遇挫折后,我们思考的角度最终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并定位在“探索有效使用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落实在信息技术如何为教师的“备、教、改”服务上,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