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9053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次序和渐进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次序和渐进性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经济市场化的中坚战,是金融改革系统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探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途径,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模式,首先必须把握该项改革的次序性和渐进性原则,才能取得这一制度变迁的最大收益。这里所指的次序性是指利率体系内部和与其相关的制度环境的改革步骤与程序,如果次序错位则会加大金融风险,难保金融安全。次序性强调各项变革组合依时间排列的空间结构;而渐进性则强调利率改革工程的启动需要相关的制度环境存在和成熟为基础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延续过程。 一、次序性
2、原则 (一)经济市场化有序论 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经济市场化,麦金农曾明确提出,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财政、货币与外汇政策如何排列次序至关重要,政府不能,也许也不应该同时采取全部的自由化措施。经济市场化的次序虽因各种类型经济的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安排经济市场化的最佳次序的第一步要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财政控制应优于金融自由化。在紧缩的财政控制到位,物价水平得到稳定,财政赤字消除以后,就可以考虑实行市场化的第二步,即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外贸自由
3、化:在贸易和国内金融自由化成功实施以后,政府就可以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麦金农认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经济市场化次序的最后阶段。只有国内贷款能按均衡利率进行,通货膨胀受到明显抑制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才算成熟了。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或自由化应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实施。 面对当今巨大的国际游资规模,如果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开放资本项目管制,货币当局将很难控制国际游资冲击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印度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时期,避免了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和影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资本项目管制制度,资本项目管制能有效地将印度隔离于国际游资的
4、冲击和邻国的金融危机之外。 (二)“金融约束”过渡论 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显示,无条件地贸然实施金融自由化,就可能步入“自由化”陷阱,结果非但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造成国内金融业的无序,以及高位的通货膨胀与债务危机。黑尔曼等经济学家提出,对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而言,金融抑制的经历是痛心疾首的,而推行金融自由化又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有必要走第三条道路,即“金融约束”之路。 金融约束指的是一组金融政策,如对存款和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进入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这些政策旨在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或者旨在
5、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在金融约束下,存在一个最优的约束水平,这一水平,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但又不能太低,仍必须为正。为此,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存款利率,使之维持在正值,而又低于均衡利率,从而为银行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这既增加了现有银行的自有资本,增强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也使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更加自觉地改善金融服务,降低金融中介成本。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有时也需要对贷款利率加以控制,以便为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外部为其减轻债务负担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正值的贷款利率可促使企业提
6、高效率,最终提高实际国民产出。 金融约束本身是金融发展的一部分,不过金融约束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政策工具,其程序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在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约束的程度可以高一些,如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政策。在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金融约束的程度可以适当减轻一些,如放宽或取消某种政策,直至金融约束过渡到金融自由化。所以我们可以说,金融约束阶段处在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两阶段之间,它为后两者架起了一座桥梁。 1996年以来至今,由于中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物价在低水平状态下运行并呈现负增长。尽管中央银行多次调低名义利
7、率,但仍保持较高的实际利率,这正是政府推行金融约束向金融自由化过渡的大好时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维持低于均衡利率的正利率状态,当诸多方面的相关制度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体系内部改革的次序性 1,货币市场利率率先市场化。这是因为货币市场参与主体是金融机构,资金头寸价格的市场化对社会公众和整体经济社会的直接影响较小,而且货币市场利率容易受到货币当局监管和控制,由于货币市场利率示范性较强,以此利率的市场化为突破口,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利率改革实践的一般做法。其次,货币市场是货币当局实施货币
8、政策的重要窗口,货币市场率先市场化,可以增强货币政策意图的传导。 2,贷款利率先于存款利率放开。在经历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后,各经济主体已有了相当的金融意识、利率敏感度和对市场的理性预期,可以接受或适应更大范围的改革——信贷市场利率的放开。就存贷利率而言,如果存款利率先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