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ID:10289895

大小:7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_第1页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_第2页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_第3页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_第4页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摘要:感召和气,以致丰穣是朱熹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禳弭救荒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风雷云雨等自然现象的认识;祭祀鬼神与祈祷救荒;畏天敬诚弭灾与正君心、改革弊政;另外本文亦对被学界忽略的朱熹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和因势利导的治河思想作了补充论述。关键词:朱熹;禳弭;和气;畏天;救荒ExpositionandmentonZhuXi'sThoughtofAvertingDisastersbyPrayersandHelpingtoTideoveraCropFailureAbstract:Thethoughtofprayingharmonyperharvestsi

2、stheveryimportantpartofZhuXi'sthought.Histhoughtofavertingdisastersbyprayersandhelpingtotideoveracropfailuremainlyincludesthreeparts:ZhuXi'sunderstandingofnaturalphenomenasuchasindofamanofvirtueandreformingmalpractice.Inaddition,thepapermakesasupplementaryexpositionofZhuXi'sthoughticcirclesoftakingp

3、recautionsandtherichandthepoorsympathizingeachotherand,ofmakingthebestuseofthesituationandregulatingriversandonywithnature;holdingHeaveninawe;helpingtotideoveracropfailure中国历史上的荒政思想极为丰富,早在周代就已有较细致的记载。《周礼》卷十《大司徒》云:"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月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一曰索鬼神,十二曰除盗贼。"其后,历代荒政思想不

4、断完善。大约从宋代开始,凝结着仁人志士救荒、救灾等思想的专门文献层出不穷,至清末约计有百余种之多。(1)1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他的荒政思想是中国古代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对朱熹荒政思想的研究已在两个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一是有关朱熹竭力推行的社仓思想。(2)2二是有关朱熹以安民、恤民为主旨的救荒思想。(3)3但这两方面还不是朱熹荒政思想的全部。朱熹就曾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而今救荒甚可笑。自古救荒只是两说:第一感召和气,以致丰穣,其次只有储蓄之计。若待他饥时理会,更有何策?"[1](P2643)由朱熹的这段话可知,以往的研究只注意到朱熹荒政思想中以预防为

5、主(即储蓄之计)的思想,而忽略了感召和气以致丰穣的思想。本文即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作为学界对朱熹荒政思想已有研究的补充。一朱熹所谓感召和气,以致丰穣,是自古以来救荒之一说,其源渊至迟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在那时,先民们相信在自然界中有一个支配自然万物的最高主宰者"天帝",认为一切灾害和饥荒,都是天帝有意降罚于人间,卜辞中记载的"庚戌卜贞,帝其降堇";《尚书·微子篇》中的"天毒降灾荒"就反映了那种以为水、旱、饥馑,都是天帝降罚的思想观念,从而要想免除灾害,就只有祷禳于天帝。(4)4春秋战国以降,随着万物有灵观念的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日渐成熟、演化,"禳弭论"成为古代救荒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6、部分。(5)5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即是对前人的继承,同时也打着很深的时代烙印。要了解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首先应先明了朱熹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众所周知"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是汉儒董仲舒特别强调的一个哲学命题。但至北宋理学形成时期,张载、程颢等人却不满意这个命题对天与人关系的解释,张载说"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2]程颢则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3](P1254)朱熹集理学之大成,自然发扬张、程之说"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4]显然程朱理学在天人观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李泽厚先生用简略的语言指出汉儒与宋儒之间关于"天人"关系的哲学分野:"前

7、者是宇宙论即自然本体论,后者是伦理学即道德形而上学。前者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生生不已'指的是这个感性世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循环);后者的'天人合一'则是心灵的道德境界,即将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它把'天人合一'提到了空前的哲学高度。"[5](P320)一般地说,秦汉以降在天旱之时已开始举行祭祀苍龙祷求下降霈霖,龙成为官方祭祀的神。入宋以后则正式祭龙求雨并陆续册封龙神为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