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ID:10289775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_第1页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_第2页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_第3页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_第4页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摘要:在杨向奎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中,易学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周易》的来源和性质,关于《周易》和易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关于中国易学的发展等问题,杨先生都有所探究、有所创获。杨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多视角、全方位的,既有对《周易》和易学文本及其相关材料的具体而微的开掘、考证和阐释,又有对易学史及其相关问题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杨先生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象数与义理之分,而是将二者熔为一炉,融会贯通,综合超越,始终注意将易学问题置于宏大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流变中来系统考察,将易学研究建立在文化史、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展示了易学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关键词

2、:杨向奎;易学;周易;中国思想史OnMr.YANGXiang-kui’sachievementsontheYilearningAbstract:ThestudiesoftheYilearningoccupyanimportantpositioninMr.YANGXiang-kui’sprofoundandextensiveacademicsystem.Mr.YANGhadexploredandachievedinallthefolloentofChineseYistudies,andsoon.Mr.YANGstudiedtheYilearninginalldomainsfromdif

3、ferentperspectives.Henotonlyhadmadeaconcreteandpleteexplorationto,textualresearchonandinterpretationoftheYilearningtextasaterialsrelated,butalsopaidattentiontoamacro-understandingandtotalseizingofthehistoryoftheYilearningandissuesrelated.NotrigidlyadheringtothetraditionaldivisionoftheYilearning

4、intotheschoolofimage-numberandthatofphilosophicalconnotations,butfusingthemintooneandmakingatranscendenceovereither,Mr.YANGagnificentideologicalculturalbackgroundandevolutiontomakeasystematicalobservation,andbasedtheYilearningstudiesuponthestudiesofculturalandsocialhistorytorevealthetracesandru

5、lesfortheYistudiesdevelopmentbetter.KeysoPlainText>众所周知,杨向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他的《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西汉经学与政治》、《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清儒学案新编》等著作,他的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都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经学研究的一大重镇,对居于六经之首的《周易》和易学,杨先生也在各种著述中多有探析,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在20世纪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不揣谫陋,撰成本文,藉以表达对杨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景仰。一、关于《周易》的来源和性质杨向奎先生指出:《易经》是卜筮书,但其中蕴涵着深奥的哲学

6、理论,《易传》则是前期儒家本孔子意旨而发挥。在《易》卦起源问题上,杨先生赞成以张政烺先生为代表的数字卦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我们……曾经看到在卜骨上的筮卦,即在卜骨上表示卦义的数字,这是古文字学家的发现,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为什么在卜骨上有筮卦?这数字究竟是记载筮卦的数字,还是和卜骨本身有关,如果是筮卦数字,为什么刻在卜骨上?这些刻字都和其余卜辞不相干,那么只能说它是记事,即记筮卦于卜骨上。如果不是记事,即卦数与卜骨有关,也就是由卜而逐渐有卦的内容,即筮出于卜,筮出于卜后,然后筮成《易》而前进;卜则限于骨甲,无发挥余地而渐衰,是龟短而筮长。战国而后卜几乎消灭,而卦

7、普遍流行。《易经》外有《易传》,《易》亦由筮书变为有丰富理论的哲学典籍。殷人已经用筮,说明宗周继承了此一传统……。”〔1〕(第216页)《周礼·春官·太卜》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2〕汉代人提到《归藏》为殷易,而近年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也证明,殷人已经用筮,殷易之说是有根据的,杨先生此论也是深中肯綮的。古往今来,关于“周易”之“周”何指,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或说为周普、普遍之义(郑玄、陆德明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