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ID:1028404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5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_第1页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_第2页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_第3页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_第4页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论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论文摘要:本文从王晓明对于王安忆创作历程的考察人手,将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活动的描述,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自身的定位进行了一种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作者从语源学的角度对于知识分子的概念进行了澄清,把对知识分子角色转换原因的考察置入现代性的语境当中,并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代的双重挤压处境。作者进而指出,完成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当中的身份转换和身份确立,首要的问题是反对犬儒主义。  论文关键词:知识分子;现代性;犬儒主义  关于文学的功能,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照我自己一贯的理解,文学的作用在于使人类

2、本已艰难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无趣罢了。与许多依照学科规范炼就的批评文本的言说方式相比,这个定义显得非常地不着边际,至少是缺乏专业水准的。但是深究起来,要使人类的生活摆脱无趣,文学实在是承负了太过沉重的使命。无独有偶的是,文学批评家王晓明先生通过《从“淮海路”到“梅家桥”》的长文,对作家王安忆女士的创作个案进行了现象的考察和分析,他在文中就感叹到:“人类迄今为止的文学的历史,一再向我们证实了,文学对于人的生活是做出了多么重大的承担。即使到了今天,一切似乎都面目全非了,我仍旧相信,文学这个精魂依然存在,依然有力地跳动在许多作家的写作当中。”…从这里开始,王晓明先生对文学功能的

3、赋予,已然跳出了人类审美经验,跳出了文学史的考察范围,进人了马克斯·舍勒所讲的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Knoe)有人认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甚至连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换言之,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读书多的人,而是必须具有独立精神、原创能力和为观念而生存的人。作为知识分子必得以思想为生活,这意味着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的批评者和新价值的创立者。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并非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只有那些在教育过程中生命的内在素质获得“质的飞跃”的人,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唯有知识分

4、子不隶属于任何阶级而葆有自由思想的权力,才能在“暗暗黑夜中担当守更人的角色”。唯有真正的知识分子能担当起自己的思想使命,才能真正区分意识形态思想和乌托邦思想。  这种转变是极富意味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知识分子,所依据的是自身的公共性和批判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共知识分子(publicintellectu。a1),美国学者RichardA.Posner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中的牛虻,要像苏格拉底一样对现状发问,虽然不一定要发聋振聩,但也能挑战常规,启发思路,冲击思想的麻木。萨义德以为,知识分子能“公开提出令人窘迫的问题,对抗正统和教条(而不是制造它们),不能被

5、轻易被纳入政府和企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从拒斥转而为接纳,本身就说明了知识分子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转变。  作为作家的王安忆是专业人士,但由于她在观察社会时的所拥有的清醒、疏离还有挑剔的写作姿态,所以被王晓明剥离出来成为研究样本。这一方面固然是王晓明的借题发挥,另一方面多少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的文化生态。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理解80年代中国发生的“知识分子热”。它与现在被称之为“新启蒙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在这里面,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然成为改革的中坚、社会的主流和大众的代言人。这种心态着实是中国传统儒生心态的现代幻觉版。正如学者汪晖所言:“如果知识分子把自己的

6、认同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关系之上,那么,无论他(她)如何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都将是可疑的。因为我们不能相信:一个不能确切地认识自己的人,能够确切地把握现实。”所以,中国80年代发生的所谓“知识分子热”实际上是非知识分子性质的。  二、现代性语境与知识分子  在当前中国的知识论域中,学术面临现代性的逼迫。如何把握现代诸现象,始终成为当前学界的项共同的困扰。  所谓现代现象,按照学者刘小枫的话讲,就是“人类有‘史’以来在社会的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一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方位秩序转型。它体现为一个极富偶然性的历史过程,迄今还不能说已终止。

7、从现代现象的结构层面看,现代事件发生于上述三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结构性位置”。他在此基础上用了三个述语进行了概括:现代化题域—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现代主义题域——知识和感受理念体系的变调和重构;现代性题域——个体一群体心性结构及其文化制度之质态和形态变化。关于现代性,他这样描述道:“‘现代性’是一个晶状概念,指示社会一文化的总体结构的转型:农业社会结构向工业化进而技术一信息化社会结构的转变,带来文化形态以及意义观念的改变,而社会结构的转型又可能是某种观念转变的结果。社会经济结构、个体心性结构、文本观念结构之转型是‘现代性’这一晶状概念的三项主要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