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83780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5
《关于现代性语境中诚信成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现代性语境中诚信成长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关键词:传统诚信诚信成长社会公信力 论文摘要:现代诚信与传统诚信具有开放与封闭的分野,因而现代诚信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的亲缘、地缘等封闭关系。当代中国现代性诚信缺失主要原因是公权力机构社会公信力下降、经济领域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及市场社会发育的不健全。因而能够促使当代中国现代性诚信成长的对策性因素应该是大力促进上述相关因素的改革及良性发展。 诚信问题作为显性话语在中国社会的出现具有戏剧性,因为中国作为传统伦理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度在向市场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信任危机、信用危机、信仰危机成为
2、普遍的社会现象,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精神资源,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福山认为:“我们从检验经济生活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一个国家的福利以及它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但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很轻易地丢失了。本文试图揭示传统社会的诚信观念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诚信观念的本质区别,探究当代中国诚信资源缺失的根源,找寻现代社会中诚信成长的相关性因素。 一、传统诚信与现代诚信:封闭与开放 诚信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它又必然地受它所处的社会状态所制约,因而在不同
3、的社会结构和阶段上,诚信又表现出它的特殊性。 “现代诚信理念与传统诚信观虽有联系,如字面上都有诚实守信这一最一般的抽象性含义,但二者有着迥然的差别”,即传统诚信之封闭性与现代诚信之开放性。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交往的对象仅仅是周边的熟人,因而传统社会更多地表现出“熟人”的伦理。例如,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一直盛行的“五伦”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种伦理要求人们依据直接存在于感性亲情之中的“情理”来限制个体的感性欲望,使其符合“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宗法礼制。封建社会里,这种被普遍接受的伦理观主张把血缘亲情的安适和愉悦看成是从事各种行为的理由根据和基本原则,根据具有丰富情感意蕴的“血亲情理”来主
4、导、规范个体的行为与道德,这是传统中国伦理观中血亲情理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在当时社会中的主要反映。“五伦”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对中国人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纵然时代变迁,岁月更替,甚至即使到今天,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时仍会存留这一传统思想影响的痕迹,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会依血缘亲疏或其他关系的远近而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诚信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局限于血缘亲属、地域、身份等级以及种姓等。 然而,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必然要求打破以往宗法社会中的血亲伦理,突破家庭血缘关系的狭隘性,并延伸至更广阔的层面。很自然的,传统的“五伦”道德行为规范推
5、及与陌生人相处的场合,就会显露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弊端。而相应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空缺的关于陌生人之间相处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就有了产生的直接必然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任何一种社会经济结构都蕴含着特定社会关系模式,并制约着该社会中人们的应有行为范式。现代市场经济内蕴的价值是平等和社会主体的意思自治,因为商品交换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在交换关系中,交换对象在价值上是等价的,交换主体作为同一的、一般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的代表互相对立,他们通过等价物的交换实现为平等的人,“主体只有通过等价物才在交换中互相表现为价值相等的人,而且他们只是彼此借以为对方而存在的那种对象性的交换才证
6、明自己是价值相等的人,因为他们只是彼此作为等价的主体而存在……”因此,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同时,在交换过程中,市场主体中的任何一方并不是用暴力去占有对方的商品,而是互相承认对方是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商品中去的,是自愿地进行意思表示的。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平等”与“意思自治”价值因素要求摧毁传统社会中地域、血缘、等级、身份等封闭性因素,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处于开放状态中,因而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实现无差别诚信,如此人们的交往关系才能达致有效,经济活动才能更加符合市场规律运行。与传统社会要求的诚信相比,现代诚信具有开放性特征,不拘泥于血缘亲属、等级身份等封闭性因素。
7、二、中国现代性诚信缺失的原因 当代中国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够成为现代性支援的资源不多,乃至奇缺。能契合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现代诚信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讲,这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开放性程度有关,开放程度的不足使社会交往关系依然滞留在传统的封闭性领域中,血缘亲属、身份等级、地域乡土依然是广大中国人交往的主要场域,与陌生人取得的信任关系还没有代替对熟人的信任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