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

ID:10283134

大小:2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5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_第1页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_第2页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_第3页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_第4页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_第5页
资源描述:

《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2滑坡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境内,因邻近102道班而得名。102滑坡的形成历史较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修筑川藏公路时,滑坡已有成灾先兆。1986年本区降雨特别丰富,引起整个斜坡的蠕滑变形。1991年6月16日,此段公路路基急剧下沉2m,17日又继续下沉1m,18日路基边坡局部开始坍塌,至6月20日下午2时左右,整段边坡失去平衡,突然快速下滑,大量物质滑入河中,滑体前缘直冲帕隆藏布河彼岸,形成北岸高南岸低的堵塞大坝(图5-18),北岸堵塞高度达50m,南岸高度为10m左右,堵塞大坝平均高20m,河流堵断40min,堵河回水3.0km。  自1991年滑坡以来,该段经常阻车断道,1991

2、年为179d,1992年为116d,1993年为101d,1994年为97d,1995年至滑坡治理以前,每年断道50d以上。每年一到雨季,滑坡表面的坡面泥石流、崩塌和滚石不断发生,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不断,自1991年6月~2000年12月期间,发生翻车事故20起,死亡9人。滑坡整治措施从2001年7月开始,至2002年11月完工,目前该滑坡路段实现基本畅通。  滑坡区自然环境条件  ⑴地貌特征  滑坡地段属典型的深切峡谷地形(照片5-7),两岸谷坡高陡,相对高差近2000m,平均坡度>34?,见图5-18。102滑坡发生在帕隆藏布右岸、海拔2450m高程处平台至河床间的陡坡上,由老冰碛

3、组成的平台与现代帕隆藏布河面有400m的高差,平均坡度达41?,远大于松散物质的休止角。滑坡地段坡脚受河水冲刷强烈。  ⑵地层岩性  102滑坡地段分布一套晚更新世(Q3)古冰碛和继后间冰期的一套冲洪积物[2、56~58]。冰碛物出露于海拔2120~2350m之间的陡坡中、下部,底部不整合于通麦花岗片麻岩,组成物为粉细砂、中砂漂砾角砾碎石层,结构紧密,呈半胶结状态,为本区的不透水层,厚度达256.4m;冲积物为本区地下水活动的主要空间,分布于海拔2340~2500m之间的平台一带,为一套间冰期的中粗砂角砾碎石土层,总厚达182.6m。该地段还发育厚度不等的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土壤层和局

4、部的泥石流沉积物,以及在这些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滑坡堆积物,最大厚度50m左右。  ⑶新构造与地震运动  区内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1980~1996年间,林芝、波密、然乌地区Ms=4.0~5.9级的中强地震有14次之多[2]。1950年8月15日,察隅发生Ms=8.6级的特大地震,直接影响到波密、倾多和通麦一带,严重破坏了102地段边坡的稳定性,通过1968年4月拍摄的航片判译,102地段已有明显的滑坡活动迹象。1980~1996年间,发生在帕隆藏布流域内的中强地震(Ms=4.7~5.7),占近10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内中强地震总数的42.4%,处于明显的活跃期之中。尤其19

5、82年4月23日的5.3级地震,就发生在102滑坡N27?E方向上6.5km处,是102滑坡地段山坡和公路开始出现裂缝、沉陷滑动的触发因素之一。  ⑷滑坡区气候环境  102滑坡地段位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北角,河谷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一年两季,即5~10月的雨季和11月至次年4月的旱季。这里年降水丰沛,根据波密县气象局1953~1996年资料计算,44年平均年降水达1086.1mm[2],其中,雨季降水平均占年降水量的70.4%,旱季降水占29.6%。滑坡区降水的特点是:雨日多,雨量一般较小;有暴雨,但出现频率小;年降水量大,年际变化小;随海拔高度增加,降水量明显增大,降水

6、垂直递增率大。  102地区年平均温度高,1953~1996年的44年平均温度达11.9℃,最高温度出现在1953年,为13.2℃,最低温度出现在1963年,为11.0℃,体现了亚热带北缘深切河谷的暖热气候。  ⑸水文地质条件  据102地段附近帕隆藏布加马其美水文观测断面资料[2],1953~1996年帕隆藏布43年平均流量是420.8m3/s。其中,7月流量最大,44年里,7月平均流量是1288.2m3/s,最大是1988年,为1624.5m3/s,最小是1971年,907.7m3/s。由于帕隆藏布洪水下切侵蚀河床,边岸高差加大,斜坡临空面拉长,相对势能增大,降低斜坡稳定性。  1

7、02滑坡的形成及发展与地下水的作用密切相关。该滑坡在地貌上为凹形,滑坡左右两侧山体向前突出,后部为一平均宽350m的平台,再往后为斜坡与高山相接,这种圈椅状的地形十分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汇集。102滑坡坡体上部,普遍分布有一套厚层的冲洪积碎石类砂土,渗透性好,而坡体下部为一套结构相对紧密的古冰碛物。从滑坡后壁地下水渗流特征可以明显看出,在2300~2335m高程有一个含水带。通过对滑坡体上发育冲沟所汇集的地下水流量观测,1996年11~12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