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ID:10280645

大小:328.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5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哈三中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39分,第Ⅱ卷111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Ⅰ卷一、(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2、项是()(3分)A.荒谬残骇敕造五彩班斓B.寒喧夙愿炮烙朝气篷勃C.备懒圾取畏葸百无聊赖D.笑靥湮没放诞碧波荡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对香味文具非常着迷。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香味文具极有可能暗中藏毒,易造成慢性中毒。B.老张的同学朋友来家里做客,老张指着他八岁的儿子对大家说:“家里有这个‘混世魔王’,一天到晚总不得安生。”C.《晋书》在取材方面,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不刊之论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D.“超女纪念碑”表现了艺术家的浮躁,他们徜徉在低

3、俗趣味中自鸣得意,打着融合时代的旗号创造一些艺术垃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大风天气下,点火吸烟和乱扔烟头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必须时刻注意烟头、烟灰的处理和火柴、打火机等危险物品的保管。B.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是“东北三宝”,驰名中外。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等功效。C.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17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北部和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D.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使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认同度越来越高,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日开幕式上,一瓶张裕百年酒窖干红葡萄

4、酒被联合国收藏。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王无罪岁归咎,归罪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C.蒙故业,因遗策继承追亡逐北北方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吾尝跂而望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弃甲曳兵而走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斧斤以时入山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

5、一项是()(3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而耻学于师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7.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申之以孝悌之义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我们需要怎样的经典新解最近有人建议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理由是作品“情感不健康,文风孱弱病态”,其父横穿铁道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云云。经典名

6、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记录和表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传递的思想感情代表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的社会生活则有相当的典型性。同时,由于任何经典都属于历史的产物,若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思想感情和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合时宜”。其实,我们精读经典作品,也是对文化作比较、评价和选择的积极参与过程,其间有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有传统与当下的冲突。看到经典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就一删了事,虽然既干脆又省事,但照此草率做法,能够逃过被删命运的经典作品,只怕所剩无几了。且不说被认为“过多暴力、血腥”的《水浒传》片段,即使最优秀的经典作品之一《红楼梦》似乎也大

7、可以“宣扬男女早恋”为由将之逐出语文课本。如何辩证地分析经典,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经典,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课题。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对经典名篇作多样化、比较式的解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然而,时下流行的一些“经典新解”却很成问题。他们的解读背后,贯穿着千篇一律的思路,就是弃文本主干于不顾,抓住一些枝叶大肆渲染,用尖刻的言辞、戏剧性的逆转思维、耸人听闻的价值判断来哗众取宠。他们不是把文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公正客观地指出其局限,而是借反思的名义,把经典文本从其所对应的特定语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作品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境、作者当时面临的普遍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