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ID:10274514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4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_第1页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_第2页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_第3页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_第4页
资源描述: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案1教学目标1.1知识方面:(1)了解植物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过程情况;(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1.2技能方面:(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1.3态度情感方面:(1)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体念探究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科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学风;(3)培养交往合作能力。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在探究实验过程中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课前准备(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

2、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2)材料器具:洋葱;质量分数为0.5%的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5教学方法合作式探究教学法6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步骤及教学意图教师及学生活动教师学生(1)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问:比较处在一定液体环境中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较浓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而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2)引导学生探究选择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

3、料的原因,目的是为学生顺利“作出假设或猜想”并进行创新提供帮助。提问:虽然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容易观察,但一般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透明的,若要成功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除非……?学生思考、回答。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理解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图片展示黑藻叶细胞的结构。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细胞的结构,进一步思考黑藻用作实验材料的可行性。(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问:教材中为什么要选择0.3g/mL的蔗糖溶液作实验?学生思考、讨论、假设,提出探究问题,如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

4、内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以上发生了质壁分离之后不能复原?(4)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通过“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认识到植物吸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观摩学生实验。看其是否能敏锐地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及能否真实的记录数据,并继续在下面的“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步骤中予以关注。(5)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目的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最后总结。各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相互进行评估,交流心得(成功的经验、出现

5、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等)。(6)进一步探索: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本步骤是前面探究活动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教师首先指出: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接着提问:怎样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定。(7)布置作业,目的是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课外作业:①在操作步骤(6)中如何更精确地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②某植物细胞已经萎焉,如何判断其活性。7教学反思(1)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成功之母。高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教师应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切不

6、可简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应严格遵守教材理论,但不一定拘泥于课本。如本实验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虽然实验结果与教材设计有所区别,但只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就可以深化对植物细胞渗透吸(失)水原理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使知识

7、实现升华。更为重要的是,本探究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如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学风等,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十分有益。另一方面应将探究实验活动的成果予以适当拓展、延伸,进行应用创新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