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72091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4
《经济危机俗解及经济社会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危机俗解及经济社会变迁摘要:古典的经济学在描述经济活动时,可能遗漏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并不显著的因素,然而正是这个因素造成了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被缓解的过程中,商业起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商业有两重职能,商品流通和社会分配。现在这个因素开始对商业产生重要影响,商业的社会分配职能正在动摇,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这个因素就是劳动价值生产率。关键词:劳动价值生产率、经济危机、商业、普通劳动、分配职能当一种产品滞销时,经营者的收益会下降,他会转产其它畅销产品,而畅销产品正是社会更需要的产品,大家都如此
2、行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俗称看不见的手,一般认为这只手促使经济平衡。然而当产品滞销时,经营者还有另一个可选择的基本行为,使得不用转产其它产品就能保持收益状态,这就是提高劳动价值生产率(注1)。通过提高劳动价值生产率,使自己的最终受益高于社会平均受益,即便降价、减产仍能保持收益状态,而降价还能扩大自己市场份额。这可能是另一只手,这只手促使经济危机。马克思最先论述过这个现象,提出了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并指出经营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追求剩余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用劳动价值生产率更容易说明
3、问题。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工业生产线的普及,是提高劳动价值生产率的典型事例。由于分工不断专业化,转产意味着原有生产工具的大量报废,变得日趋困难,甚至高于倒闭的损失,同时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制)大大降低了企业倒闭的成本,因而直接倒闭的企业甚至多于成功转产的企业。企业倒闭后,他的市场份额被劳动价值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承担。大家都如此行事,能转产的转产、能提效的提效,都不能的倒闭,结果是整个行业的劳动价值生产率逐渐提高,供给社会的产品变得更多、更便宜但用工(劳动)越来越少。造成逐渐过剩的本质原因,就是提高了劳动
4、价值生产率。应用先进生产工具(也包括管理技术及商业模式等),通常不会减少物质消耗,被减少的主要是人员,因人员减少节约的成本,大于购买先进工具的花销(或在一段时间以后),否则动机就不成立了。劳动价值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占价值生产的比例减少。工资是社会购买力的主要成分。生产活动产生两个主要的经济元素,一个是产品的价值,另一个是购买产品的工资(生产资料的购买,最终也会转化为工资和利润)。对整个社会而言,提高劳动价值生产率就是不提高工资而提高了产品的总价值。实际上总工资也是提高的,但速度低于产品总价值的提高。逐
5、渐的积累过程使得出现普遍的产品过剩,也就是要卖的产品总价值远大于能够用于购买产品的总工资。此时经营者被迫压缩生产规模,主要是通过关闭工厂、裁剪雇员等。这个行为进一步减少了工资支出,从而使总购买力下降,过剩加剧,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同时银行、股市等加速经济运行的机制也能诱发和放大经济危机。这个过程马克思进行过详尽的描述。他不只是资本主义的规律,他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到目前为止)。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出现之前一般都有重大的技术进步出现。原因就是在经济的主要(含量)环节,重大技术进步使劳动价值生产率被短时间内大
6、幅度提高,迅速拉大了价值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差距,短期内形成严重相对过剩,而社会没有能力做出足够的反应。引起战前大萧条的技术进步就是生产线的普及。所谓重大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生产线只是一个技术进步。同期的技术进步有很多,能够入选引起经济危机主要看两方面,1是其作用发生在经济(价值生产)的主要环节上,当时是大工业,占社会价值生产的60%以上。2是对经济的影响足够快,当时主要经济国家的GDP都在短期内升至两位数,并保持数年,迅速拉大的价值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差距,造成了内需的严重不足。6长久以来,价值的劳动内涵一直
7、是充分的,因此经济社会价值最多部分就是劳动最多的部分,也可以说成是就业最多的部分,在这里劳动价值生产率是最低的,通常劳动生产率也是最低的,例如曾经的农业、手工业、大工业、商业及服务业。马克思认为资本最容易向这里转移,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里提高劳动价值生产率获得的收益最大,这里是最落后的地方。但有一个前提,科学技术必须使他的改进成为可能,最好是一种飞跃式的改进。商业及服务业几十年以来都是这种产业,直到网络技术普及以后,他的改进获得了飞跃的可能,我们已经看到了,资本进入这个产业的速度有多快。前几次经济危机
8、,人类社会未能平稳度过,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战争,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彻底摧毁,经济危机暂时没有了。二战以后,世界主要经济国家深刻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成立了国际经济联盟,避免各国在出现经济危机时采取极端措施。全球化也大幅度扩大了市场容量,发展的差异,使得一国的经济危机有可能被其他国家缓冲。凯恩斯理论实际被普遍采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普遍增强,包括公共事业、基本建设、社会保障、就业促进、财政和金融等各方面。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后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