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

ID:10734282

大小:8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8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_第1页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_第2页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_第3页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_第4页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状及发展趋势问题,经济危机论文  还债低谷因而引进外资政策干扰较小的情况下。由此还可以认为,地方与海外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联系及相关政策安排,将会在危机期起重要作用。此外,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应进一步鼓励、甚至直接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跨国公司,或参与开拓外部市场,以期绕过国内垄断金融和汇兑的控制,通过国外子公司直接进入海外融资市场。另一方面,应立即着手研究向国内不发达地区或国外(周边国家为主)进行资本和技术投入的有关政策条件,以便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移出弱质产业。而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削减财政开支,拓宽民企领域,尽快开放国有

2、(政府)资本市场,显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一、建国以来的四次经济危机周期及其相关政策。    1.1第一个经济危机周期(1958一1968年)    1955一1960年,危机发生。政府财政赤字1958年约为60亿,1960年达到100亿,占当年收入的比例从5.6写增长到14.3%,三年赤字总额达到200亿元,而当时的财政收入最高才600亿左右。高额赤字挤占了财政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开支。196.年以后,由于财政投资能力下降,就业严重不足,政府不得不动员大约2千万城市人到农村去生产自救,以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1960一1962

3、年,经济萧条。国家财政年收入进一步由572.3亿下降到3136亿。1960一1962这三年的人口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未增加人口大约为2千万人,这其中大部分可认为死于饥饿。人们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    1962一1963年,经济复苏。由于政府在全面危机压迫下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统制为队为基础的村落经济,放松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全面控制,允许农民搞三自一包(这种以放为特征的经济改革15年后再次重演,只是改名叫大包干或者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因此,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产品供给连年增长,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由8%上升到10%,财政形势有所好转。   

4、 1963一1966年,高涨期。国家在经济形势初步好转后,增加了对工业的投资,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紧接着财政赤字再次出现随后,1968一1972年数百万的城市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其真正原因仍在于城市无法解决的高失业率。    此后即是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历史阶段。尽管非经济因素作用在这个阶段上明显大于经济因素的作用,也仅仅只是把危机期的阵痛延长而已。    1.2第二次经济危机周期(1978一1986年)    1978-1979年,危机发生。国家财政赤字自1974年突破百亿大关后,连年亏损,到1978一1979年,赤字进一步增加到每年约为200亿,

5、占收人的比例高达20%左右,比上一次危机爆发时的比例还高5%.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影响,还有洋跃进一一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工业投资,以及中越边境战争造成的直接非预算开支等等。    1980-1981年,经济萧条使得政府再次采取放的政策,逐步解除了对农村地区的控制,降低农业税收,提高农产品价格,允许农民承包土地、分户经营,开放集市贸易。这就是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上一次为缓解危机而采取的三自一包政策的翻版。    1982-1983年,复苏阶段。由于全国范围对农村土地的再分配和农产品自由市场的开放,粮食产量每年创历史记录地增加20%,

6、1982一1984三年的总增加量约为75亿吨。中国农民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农业产值也提高到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0%.    1984-1986年,高涨阶段。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加快,同期财政赤字增加到每年大约100亿元。其中较重要的原因即是1982年利改税之后形成的国有资产单位所有制作用。由于国家垄断金融的低利率政策和政府财政投资的无偿,相对于较高的物价水平而言,任何单位获得投资本身即是意味着吃进利差;又由于单位内部利益同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一般有40一50%会以各种渠道转化为消费基金。因此,自1983年以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大幅度

7、增加。在投资和消费双重膨胀压力下,供需矛盾和由赤字转化的超发货币量终于引发出全面通货膨胀危机。    1.3第三次经济危机周期(1988一l994年)    1988一1989年,危机爆发。以1988年夏季大抢购为表象的全国范围的通货膨胀危机发生,可以看到从1986一1988年在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强行压减投资消费双膨胀未能奏效的情况下,政府于1988年末开始连续大幅度调高利率,以此吸纳社会即期货币,减轻通胀压力,存款利率跳跃式地升高70一80%.而同时贷款利率又在行政强制下不得提高,于是造成银行当年出现40.多亿政策性亏损,最终冲入财政变成赤字。然后

8、,高额赤字压迫政府改变决策行为,相应调高贷款利率,危机又恶性循环转嫁给企业。这种流量资本调节的极端性措施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