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概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行政概论论文安阳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公共行政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进程,一要转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观念,这包括强化其反省-批判意识、责任意识及发展意识;二要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这包括在深入调查中催生公共行政学理论创新,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理论创新;三要强化公共行政学理论对公共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这包括发挥公共行政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描述与解释性功能、批判与创新性功能及规范与引导性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得到了迅速发
2、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公共行政学,对我国传统公共行政学思想缺乏研究兴趣,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缺少关注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很难植根于现实土壤,其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明显不够,行政科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中的行政改革和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等。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学?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的公
3、共行政学理论和方法?应该怎样对待我国公共行政学的遗产?应该怎样处理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总括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问题。笔者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就是,在立足本国公共行政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公共行政理论、方法,汲取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公共行政理论并使其有效地服务本国社会。公共行政学本土化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开展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研究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进这一进程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认为,当前需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转变公共行政学研
4、究者的观念,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强化公共行政学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作用。一、转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观念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进程,首先必须转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观念,强化其反省-批判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发展意识。如果公共行政学者的观念与认识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反省-批判意识。研究者要通过对西方外来公共行政学知识的反省,批评那种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错误认识,揭示机械照搬西方公共行政学知识的危害性,坚信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本土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西方公共行政学知识主要是在我
5、国以外的社会研究中形成的,它既包含着普遍性成分,又包括着大量的特殊性与个别性成分。片面地吸收、引用西方行政学知识,不仅无法解释清楚我国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问题,而且将导致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畸形依赖,最终使公共行政学无法在我国社会中生根和成长。实际上,目前国外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行政学理论。正如美国公共行政学家法默尔指出的,美国的公共行政学也只是一种“特殊主义”的知识体系。〔2〕(P123)(二)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责任意识。研究者要增强公共行政学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学研
6、究的社会关联性。责任意识是公共行政学研究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公共行政学者自立为主体的突出表现。这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把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活动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与我国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公共行政学的应用水平,拓展公共行政学的应用范围,从而推进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这就需要理论研究直接介入公共行政现实,关注公共行政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并以现实为基准丰富和发展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行政学研究者要敢于直面公共行政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其客观存在。(三)强化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发展意识。研究者在研究中要努力
7、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拓宽视野,更好地推进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为此,研究者必须具有发展意识。在研究活动中,发展意识是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要求而产生的对先进和优胜的强烈追求,它是主体能动性由潜能向现实转化的直接驱动力。当前,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介绍和引进速度不断加快,基本上能同步跟进国际前沿问题,但我国自身的公共行政学理论没有得到及时输出,对行政实践中的成功典型理论研究不够,长期形成的对本土公共行政实践落后的认识惯性还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树立发展意识,有助于研究者加强本土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国际公共行政
8、学理论的互动,基于研究、解决本土问题的公共行政学理论才可以得到丰富和发展;反过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又能指导和引导本土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二、推进公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