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局部解剖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

ID:10259344

大小:1.7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6-14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_第1页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_第2页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_第3页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_第4页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_第5页
资源描述: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肛门直肠局部解剖1.肛门以两坐骨结节为连线,向后至尾骨的三角形区域称肛门三角,习惯上亦称肛周(图1),中间是肛门。肛门是消化道末端的开口,即肛管的外门。位于臀部正中线、在minor三角之中(平时紧闭呈前后纵形,排便时张开呈圆形,直径可达3cm。肛门周围有很多放射状皱褶,当排便时肛门扩张,皱折消失,便后肛门收缩时皱褶又复原,粪渣和细菌极易卷入皱褶内藏匿起来。所以,手术前消毒必须彻底。肛缘向后至尾骨尖之间,形成一个纵沟,即臀沟,深浅不一,深者易潮湿感染。肛门三角和尿生殖三角(会阴三角),合称会阴区。其前方皮下有会阴浅筋膜和会阴体肌,如果切断,则肛门向后移位。其后方臀沟下,肛

2、缘向后至尾骨之间,有肛尾韧带(图2-2),起固定肛门的作用。肛门后脓肿或肛瘘手术切开时,若切断肛尾韧带,可造成肛门向前移位,影响排便。因此,手术时尽量做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这些组织及皱皮肌纤维。肛门皮肤比较松弛而富有弹性,手术时容易牵起,因而切除过多肛门皮肤易造成肛门狭窄。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手术时疼痛明显。2.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肛管上端止于齿线并与直肠相接,向下向后止于肛门缘,因此,肛门缘到直肠末端的一段狭窄管腔称肛管。成人肛管平均长3~4cm,而外科通常将肛管的上界扩展到齿线上1.5cm处,即肛管直肠环平面。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肛管皮肤。我国成人肛管周长

3、约10cm,至少应保留2/5,否则会造成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腺液外溢。shifik认为应把肛提肌内侧缘至齿状线的一段称为直肠颈,把齿线至肛门一段称为解剖肛管(固有肛管),把直肠与直肠颈交界处,称为直肠颈内口,肛管外口称肛门。我们认为这种新分界方法比较合理,既反映了解剖特点,又能指导临床(上图所示)肛管四线分界:肛管内腔面有四条线:肛皮线、肛白线、齿状线及肛直线。三条带:皮带,位于肛白线与肛皮线之间;痔带,位于齿状线与肛白线之间;柱带,位于肛直线与齿状线。肛皮线:平常称肛门口、肛门缘是胃肠道最低的界线。肛白线:又称hilton线,是肛管中下部交界线,正对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

4、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指诊可触到一个明显的环形沟,此沟称为括约肌间沟(亦称肛白线)。沟的宽度约0.6~1.2cm,距肛门口1.0cm,肉眼并不能辨认(图2-5)。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时,以此沟为标志,切开肛管移行皮肤,挑出内括约肌在明视下切断。肛管移行皮肤,切除过多,易致肛门狭窄,须注意。临床上常用此沟来定位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其意义十分重要。齿状线:在白线上方,距肛门缘2~3cm。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交界处,有一条锯齿状的环形线,叫齿状线或梳状线。此线是内外胚层的移行区,上下两方的上皮、血管、淋巴和神经的来源完全不同,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85%以上的肛门直肠病都发生在齿状线

5、附近,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图2-6)①上皮:齿状线以上是直肠,肠腔内壁覆盖着黏膜,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是肛管,肛管覆盖着皮肤,其上皮为移行扁平或复层扁平上皮。齿状线以上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齿状线以上的息肉、肿瘤附以黏膜,多数是腺瘤,以下的肿瘤,附以皮肤,是皮肤癌等。②神经:齿状线以上的神经是内脏神经,没有明显痛觉故内痔不痛,手术时是无痛区;齿状线以下的神经是躯体神经,痛觉灵敏,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术时是有痛区,凡是疼痛的肛门病都在齿状线下。③血管:齿状线以上的血管是直肠上血管,其静脉与门静脉系统相通;齿状线以下的血管是肛门血管,其静脉属下腔静脉系统

6、。在齿状线附近门静脉与体静脉相通。④淋巴: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向上回流,汇入腰淋巴结(内脏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向下回流,经大腿根部汇入腹股沟淋巴结(躯体淋巴结)。所以,肿瘤转移,齿状线上向腹腔,齿状线下向大腿根部转移。由此可见齿状线是胚胎内、外胚层交会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如锁肛等都发生在齿状线。肛直线:又称直肠颈内口,是直肠柱上端水平线,亦称herrmann氏线,是直肠颈内口与直肠壶腹部的分界线,在肛管直肠环的平面上,又是肛提肌的附着处。通常是临床上扩展了的肛管,它将肛管的上界延至齿状线以上1.5cm处。这一水平正是肛管直肠环水平,对于肛瘘手术有

7、重要的临床意义。肛管皮肤:肛管皮肤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即“三无”皮肤。手术中被切除后,会形成肛管皮肤缺损、黏膜外翻和腺液外溢。肛乳头:是肛管与肛柱连接的部位,沿齿线排列的三角形上皮突起,多为2~6个,基底部发红,尖端灰白色,大小不一,schutte认为可能系纤维结缔组织。是外胚层遗迹,或是后天产生的。还有人说是肛膜消失的痕迹。当肛管处有感染、损伤及长期慢性刺激时,肛乳头可增生变大,形成肛乳头肥大或肛门乳头瘤,有人误认为息肉和外痔。正常的肛乳头无须治疗,肛乳头肥大或肛门乳头瘤应积极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