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52067
大小:16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6-13
《08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号:5902022007022版本号:编 制 日 期:参照方案编号:5参照方案版本号:编制人:郭江涛审核:批准:机电工程系机电教研室编制23目 录一、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3二、招生对象与学制………………………………………………4三、专业培养目标…………………………………………………4四、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41.人才培养规格…………………………………………………52.职业及能力分析………………………………………………63.
2、知识结构………………………………………………………74.能力结构………………………………………………………85.人才素质结构…………………………………………………8五、课程设置及时间配……………………………………………8六、教学进程排表…………………………………………………91.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92.实践性教学安排表………………………………………………93.教学环节时间安排表……………………………………………9七、主要课程说明………………………………………………………9八、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
3、………………………………16九、毕业及学分要求……………………………………………………17十、附件:主干课程教学大纲…………………………………………1823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
4、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师资、实习、实验等办学条件的实际,现对200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如下原则意见。制定(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其依据是: 1.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机电工程系机电教研室于2006年6月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当时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进行“2.5+0.5”教学模式的试点(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0.5年),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对专
5、业的课程内容体系作了较为深入的改革,优化、整合了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并没有进行新生状况分析,对学生的基础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确定教学计划时,修订者的主观意识就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结果修订的教学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受到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限制,教学过程尽管完成了,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为此,教研室专门对该方案的课程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基础情况下进行了修改,修订后的培养
6、方案按“2+1”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知识点及技能要求,力争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达到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的程度。2.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国家政策、要求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要很强。所以,高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机电教研室的教师尽管也认识到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在2007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也仅仅只是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
7、学仍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相同重要的教学地位来考虑。由于实践教学没有独立设课,各课程的实践环节往只考虑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封闭性和局限性现象,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内容很难开出;此外,由于实践教学没有独立设课,许多课程的实验没有独立的学分,也没有独立的考核,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模式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育2
8、3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