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38684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教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教育问题摘要:文化的含义甚广,中国文化虽然对文化加上了国别、地域的限制,但其外延也同样的广。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笔者将从包含于文化中的教育这一要素并将当代教育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民国时期的教育进行对比来论述说明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关键词:中国文化、孔子、教育、民国、当代“文化”,汉语大词典是这样释义的:①文治教化;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体的书本知识;③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④考古学用语。笔者将从第三个释义中更细微的包
2、含于精神财富中的教育着手来说明中国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中的教育问题。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当代教育出现的问题伟人,即伟大的令人景仰的不寻常的人物。伟人有怎样的标准,笔者以为伟人是每讲一段历史每提一件大事必不可少的对当时社会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人,若少了这个人那么历史将构不成历史,大事将成不了大事。孔子便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伟人,失去了他不仅是中国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将大失光彩——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第一个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家;中国第一个大力整理古文献的文献学家;中国第一个不余遗力宣扬人本主义的思想家;中国
3、唯一的两千多年被崇拜为正统思想的政治家。他的思想和行为虽多次被扭曲,但依然是儒家思想的“通天教主”。在中国文化建设中,他的教育思想,尤其值得当代的教育家、改革者借鉴和学习。孔子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有三点:(一)“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有贵族、平民、奴隶、强盗各类俱全。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仲弓,其父为“贱人”;子路乃“卞野之人”等等。故当时人不禁叹曰:“夫子之门人何其咋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二)多学科结合的素质教育即仁、义、孝、智、信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即礼、乐、射、御、
4、书、数。(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思结合,联系实际。在《论语》中有如下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思,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善于启发,教学相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民主平等,转益多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论语》)都是最好的说明。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被实践所证明了
5、的先进教育思想,被当代社会作为了方法论但并未广泛地用于实践甚至是愈演愈劣。“有教无类”成了“有教分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农民工背井离乡,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的子女教育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国家解决的办法就是创办了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这些专创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等不及当地学校。只能感慨这些子女生错了时代,若是在两千多年前他们或许还能成为孔子的门人。什么是素质教育?2001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上对素质教育做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
6、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所形成和表现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的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哲学片论》,袁贵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笔者以为大国地崛起不仅是经济实力地崛起更是国民素质地崛起。而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教育者
7、却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仍然进行着应试教育,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唯成绩至上。学生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仍是评判他们优秀与否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家长教育孩子也唯分数至上,只要学习好其它的一概不论。孔子所主张的中国文化精华中的仁、义、孝、信离我们越来越远:武汉一高中生因电脑问题就砍杀父母致母死父伤;研究生儿子拒绝赡养父母;公务员暴打父母;留日学生机场刺母……这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发人深思。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究底还是我们当代的教育出了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23日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时所说:“我们最大
8、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孔子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其中最基本的应是民主平等、转益多师即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师生关系平等,互相学习。但在当下,有些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带绿领巾,用不同颜色的作业本等等,口称是“教育创新,要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奋进心”却在“创新”中践踏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