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19521
大小:8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6-12
《2017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学问和智慧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重点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学法自主学习、
2、合作交流相结合教法说教法,点拨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思维发散。通过阐述,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罗家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
3、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知作者。简介作者。(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3.积累字词。铢(zhū)郤(xì)窾(kuǎn)犀(xī)矻(kū)4.理解词语的意思。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物竞天择: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
4、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犀锐:坚固锐利。寡约:这里的意思是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晦塞:晦涩不畅。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自主学习,相互探究。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寸积铢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四分之一。豁然开朗: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5.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意思。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不同。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和智慧的关系。第一层(3—4):学问离不开智
5、慧。第二层(5—6):智慧离不开学问。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1段1.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2.第1自然段的段内结构是什么?中心句是如何提取的?这个段落结构是“总分式”合作探究,披文入情。理清课文的思路。。本段一共有6个句子,后5个句子是对第1句的解说,解说的具体内容是“区别”。具体说来就是:中心句①总说“学问与智慧有区别”,②③④⑤分说“学问”,⑥分说“智慧”。分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时使用了比喻
6、论证的方法,使得被说明的对象“学问”与“智慧”特点突出,读者可以迅速感受二者的“区别”。(二)学习第2段1.第二段一共有6句话。第一句“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的作用是:第一从反面呼应第一段的中心句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二从解说概念过渡到对“人”的议论,从而引出了“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的话题。②③两句举例说明有些人有学问然而缺智慧的现象;使用一个“反过来说”,将笔锋一转再提话题“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⑤⑥两句则是作者举例、引用相结合证明了④句的说法。2.第2段的主要意思
7、是什么?为什么?读中感悟。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因为在第2段中,作者有两个平行的见解:“有学问的人不是都有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反问句的以简驭繁、提炼本质);“有智慧的人不是都有很好的学问”(“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的提炼),而这两个见解都是对“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的反驳,因此,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3.第2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这一段的论证中有两句摆列出了两种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学问渊博”可是“说不上智慧”;另一种是“读
8、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理解对比论证。分析文中的对比论证。,两种人一起摆放在论证的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