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19378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2
《建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提升城市品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提升城市品质摘要:通过对城市近郊老集镇实施旧城改造,打造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成为旧城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南京江宁上坊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建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引导城市公共生活健康有序发展,创造生活性场所,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对城市近郊老集镇的改造进行了有益的技术探讨。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品质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2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建设量的激增带来了诸多“城市病”,如交通拥堵、千城一面、绿地空间缺乏、生态环境和形象品质较差。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经验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是改善城市品质的良
2、方,以莱茵河畔一条长约1.5公里的河滨休闲大道改造为典型成功案例,“公共空间的品质是城市的基础”[唐闻佳:公共空间,给生病的城市扎“针灸”,《文汇报》2010年6月7日。]。当今,人们对日常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对社会文明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公共活动的参与度和社会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们社会公共活动的物质空间,也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培育场所。从城市规划经济学来看,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城市政府提供的开放性、社会共用的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规模及分布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品质的高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品质的基础,也是激发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的载体,成为新型城镇化城市
3、建设的核心内容。1、我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较为关注,以政府行政办公楼前的市民广场、商业步行街最为突出,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松散、分布不均、服务能力差、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1.1结构松散、城市现代化水平低12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中,存在着“宏观―中观―微观”的层级结构特征,除了在规模、尺度上的区别外,开放空间所起的效用、各自要素特征和运行机制也不一样。从国外经验来看,优秀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4、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但是,当前城市建设决策者常常认为公共空间建设的直接经济利益微弱,忽视了其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更加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发展触媒的辐射引爆作用,过多重视产业空间建设,如工业区、居住区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被边缘化,功能单一,结构松散,空间杂乱,难以形成有人气的休闲游憩场所,无法促进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低下。1.2人均规模低、服务能力差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量的研究来反映质的变化,将公共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转化为两个指标: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5分钟(300米)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大小、空间分布、可达性成
5、为人们可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评价标准,2005年,深圳特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将人均面积配置标准由现状4.7平方米/人设置为8.3-16平方米/人,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设定为60-75%;2007年,杭州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将人均面积配置标准由现状2.44平方米/人设置为8.0平方米/人,5分钟步行和5分钟自行车可达范围覆盖率分别增加至80%和100%[杨晓春、洪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再思考――从深圳到杭州》,《世界建筑导报》2009年04期。]。在一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不足,人均规模较低,服务能力较差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时亟需解决的“通病”,特别是在老城区,建成度高,人口密度大,对城
6、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规模和分布要求更高,而可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增量土地又少,供需矛盾突出,甚至引发了如社会分化、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矛盾,。1.3追求形象、适用性不够12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人的活动为基础,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评价大多基于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如有吸引力、可识别性好,活动丰富多样等。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价值观崇尚英雄主义和形式主义,一味强调宏伟尺度和形象,忽视了空间的功能性要求和以人为尺度的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独特性、丰富性等方面的诠释。城市公共空间的政绩观多了,城市魅力和个性少了,缺乏活动内容、缺乏细节考虑、缺乏适用场所使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摆
7、设,市民使用较少,环境效益低下,反而成了建设的败笔和资源的浪费。1.4文化传承和彰显力度不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展示城市地域特色和城市独特魅力的窗口,也是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传承的载体。如同“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一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也呈现出“快餐式”倾向,照搬照抄国外广场、步行街及绿地设计,缺乏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文脉的传承,与当地风土人情和城市文化特色脱节甚至格格不入,公园、广场等空间在景观风格甚至绿化种植上“同质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