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

ID:10216382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_第1页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_第2页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_第3页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_第4页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  摘要:刘师培在《中国历史教科书》里,采用新史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提出了自己有别于传统史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提倡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来进行历史研究;民族和民主意识应该是史学研究的价值标准;历史研究者应加强自身的哲学修养;史学认识的进步,需要更新史料观念,吸取新的历史认识方法。关键词: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进化史观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一文,猛烈抨击封建旧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要求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史学,并对新史学的内容与范围进行了初步界定,轰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在此之后,出现了一股教

2、科书编写的热潮,以“历史教科书”命名的通史著作大量出现。其中,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刘师培在《中国历史教科书》里,采用新史学的研究方法来诠释中国古代历史,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史学观。1提倡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的历史观7刘师培认为,中国旧史学所以无所发明、满足于成迹,归根结底是史学家“不明社会学之故”,因而陷于循环论的历史观之中。晚清时期被引入到中国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指出了“人类举止悉在因果律之范围”,借助归纳法和演绎法形成了人们据以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内在规律的理论。“斯学既倡,而载籍所诠列,均可推见其隐,一制一物,并穷

3、其源,……可谓精微之学矣。”因而他主张将西方的进化论运用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中,改变中国旧史学不明社会进化线索的局限。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凡例中,刘师培说:“西国史书,多区分时代,而所作文明史复多分析事类。盖区分时代,近于中史编年体,而分析事类,则近于中国三通体也(《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今所编各课,咸以时代区分先后,既偶涉制度文物,于分类之中,亦隐寓分时之意,庶观者易于了然。”刘师培在撰写《中国历史教科书》时,就是以进化论为依据,揭示中国社会历史和各项典章制度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对中国社会的演进过程作了创造性的分析。与进化史观相适应,刘

4、师培试图通过对纷纭历史现象的研究,推求事物的因果关系,探寻社会的发展规律。按他自己的说法,即“搜集人世之现象,推记古今之迁变,以验人群进化之迹。”刘师培甚至还认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他肯定地说:“人群虽有变迁,然事迹秩序如必循当然之阶级。”这种探求社会发展规律的史学观点在当时是不同反响的。2民族和民主意识应该是史学的价值标准7刘师培在当时的史学革命中最早提出黄帝纪年说。1903年他在《攘书・胡史篇》中首倡“宜仿西国纪年之例,以皇帝降生为纪年”。接着又在《黄帝魂》上撰写了《黄帝纪年说》。黄帝纪年说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反对民族压迫,要求

5、写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历史;二是反对专制政治,要求写出以国民为核心的历史。刘师培《黄帝纪年说》一文中附有“大事表”,他加以注明,说:“此表最注意者凡三事:一民族、二政体、三文化。”要记“周避犬戎”、“晋避五胡”等,以明异族战胜汉族、入主中原之始末;要记隋文帝、明太祖、洪秀全的事迹,以明汉族光复;要记八国联军侵华,以明汉族“将受制于西人”,“是为中国民族之变迁”。至于政体,尤要反映君权民权之消长。夏禹即位,“为君主世袭记”;商汤即位,“为诸侯革命记”;西周平民驱逐厉王为“平民革命记”,总之要反映出中国政界之活动。文化部分,也要以民族、民主为中心,揭示黄

6、帝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黄帝纪年说是刘师培对当时史学革命的可贵理论探索。在他的鼓动下,一时黄史之作蔚为风气。而当时革命派的机关报《民报》,亦采用此说。钱玄同说:“故黄帝纪年者,实建国以前民党正式应用之纪年,为民国开国史上之重要文献也。”7在民族起源问题上,刘师培坚持汉族西来说,“汉族初兴,肇基迦克底亚”,古籍所谓“泰帝”、“泰古”,即“迦克底亚”之转音,所以“西人称汉族也,称为巴枯族,而中国古籍亦以盘古为创世之君。”盘古即巴枯转音,盘古为中国的第一位君主,大概就是以种名为君名。正因为汉族西来,所以古代学术、技术多与巴比伦相同。黄帝虽然离

7、西方而独立,但是仍然与西方交通,故能登昆仑与西王母相会,而昆仑附近有轩辕之国,轩辕之邱,轩辕之台。刘师培的这一考证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反响,得到很多人信从。今天看来,汉族西来说缺乏科学的依据,但它的主观意图是要证明汉族与欧洲民族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完全有能力在优胜劣败的种族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成为世界上繁荣昌盛的民族之一,给晚清屡受欧洲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刘师培曾概括他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叙述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曰历代政体之异同;二曰种族分和之始末;三曰制度改革之大纲;四曰社会进化之阶级;五曰学术进退之大势。一目了然,这些内容与《黄帝纪年说

8、》有着密切联系。3历史研究者应加强自身的哲学修养7刘师培指出,史学的进步需要史家加强自身的哲学修养。19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