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

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

ID:10202897

大小:49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2

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_第1页
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_第2页
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贿受贿的博弈论分析吴默然(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9)【摘要】腐败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一直想防治的问题之一。文章试图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分析行贿者(企业)和受贿者(官员)的行为动机和他们之间的博弈行为(贿赂),以其能对防范腐败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行贿;受贿;博弈【中图分类号】F2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9)03-0013-03行为是反应会产生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1)自己的合法收入有多少;(2)受贿的数额有多少;(3)被制裁的可能性有多大;(4)被制裁的程度有多大。直观

2、的从上面四个条件来说,如果合法收入越多,道德水准越高,受贿的数额越大,被制裁的可能性越大,被制裁的程度越大,官员受贿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也越有可能不受贿;反之,则具有很大的受贿可能性。三、一个简单的双方博弈模型以上的分析大多从都是从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单方面的行为动机来分析,而很少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作为一个整体置入博弈的模型当中考虑。下面的分析的基本框架就是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作为博弈的双方,因为行贿的人得考虑到官员不受贿的可能性和官员因为怕事而主动揭发的情况,同样,官员的话,也同样要考虑到收受贿赂之后,行贿的人存不存在主动揭发的情况。所以,把他们的行为选择放在一个类似动态博弈的框架中,看

3、看,如何可以使(不行贿,不受贿)成为均衡。假设条件:除了检查机关是作为完全无私的独立机构存在,参与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无交易成本—即其他人可以无成本的观察到政府的最终决策;可以无成本的向检察机关投诉;检察机关的调查行为无成本。笔者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两者的博弈过程分为三个动态的阶段。第一阶段,由企业选择行贿或者不行贿的决策,如果选择不行贿,博弈结束,双方各得到自己的受益,此时的受益,完全取决于市场,不存在腐败情况;如果选择行贿,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决策人是官员,他可以选择接受贿赂或者拒绝贿赂的行为,一旦拒绝了企业的贿赂,博弈结束,一旦接受了,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决策者

4、还是企业,在官员接受了贿赂以后,还可以给企业一段时间来选择是否揭发或者不揭发这次贿赂。如果企业可以主动揭发,博弈也结束,企业和官员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收益,而一旦不存在主动揭发,那么,这个贿赂事实就发生了。一、导论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防止腐败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行贿受贿—腐败的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有关用博弈论来分析行贿受贿问题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分析的切入点一般都是把企业(行贿者)和政府(受贿者)分开分析,分别分析其行为动机;或是把政府看作第三方存在。本文除了在理论上借鉴一下对行贿、受贿行为的动机分析,主要切入点是把企业和政府看作

5、博弈的两方,通过他们自己行为、利益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博弈的均衡点最终符合社会的最优。二、文献综述及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外从经济学视野出发研究腐败的文献众多,颇有“浩如烟海”之感。美国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和乔治·斯蒂格勒的论文《法律的执行、渎职与执法者的报酬》①可能是最早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的文献,而把腐败现象直接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作系统分析的学者是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Rose-Ackerman),她首先在“委托-代理”的框架内定义腐败,把腐败等价于受贿(bribery)。②苏珊·罗斯-阿克曼主要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分析腐败与资源浪费的关系。之后,经济学家开

6、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腐败问题,代表人物包括Becker和Stigler、Banfield、Rose、Klitgaard等,这些研究分别从效率工资(efficiencywages)到教化(indoctrination)角度研究了激励代理人诚实守信的方法。在国内,谢明(2005)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以两个企业与一个官员参与工程偷招标行为为模型,探讨了行贿者的动机问题。他认为,“尽管行贿行为在道义上会受到谴责,在法律上会受到制裁,但受到经济利益魔杖的驱使,人们很容易产生行贿的动机”。③姚锦红(2006)④从受贿者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面对行贿【收稿日期】2007-11-29①(美)

7、加里·贝克尔、乔治·斯蒂格勒:《法律的执行、渎职与执法者的报酬》,法学研究杂志,1974年第3期。②SusanRose-Aekerman.Corruption:AStudyinPoliticalEconomy.NewYork:AcademicPress,1978.③谢明:《浅析行贿受贿行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④姚锦红:《进出口行贿受贿和监督行为的博弈分析》,决策参考,2006年第1期。【作者简介】吴默然(1981-),男,浙江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