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

ID:10201091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_第1页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_第2页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_第3页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_第4页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史为鉴,发掘新山水精神[来源]《绿笔采风》2009年第2期  [作者]施林翊范垂勇    1760年以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飞跃.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运河、铁路,公路的建设大大地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缺乏计划.掠夺性的开发也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伤害,城市居住环境恶化。近代,人们开始收敛征服自然的心态,重新审视古代城市发展的山水精神,尊重理解大自然运作规律.      一.引言  (一)山水城市的解读  开宗明义,何为“山水城市”?单从字面上理解.关键词有三个:“山”,“水”,“城

2、市”。何谓“山”?“山”.在地理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认为山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在文明的早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各种事物的组成或者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体,以及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从风景园林的角度认为水体既有静态安详之美亦有奔腾豪放之姿,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  “

3、城市”根据“社会分工学说”,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城市作为通过人类努力建造而成的人类聚居空间形态.是第二自然。  综上所述.所谓山水城市就是师法自然,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出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人工环境.  (二)城市发展历程  考古界公认中国最早的城市坐落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城市也逐渐成熟起来.以公元前17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的商为例.商王朝以“殷”为都.洹水自西北折

4、而流向南.又转向东流去.形成河套.这里地势高爽开阔.土质良好.又有河套作天然屏障。商朝人进行耕作农田、灌溉土壤、开采矿山和伐木等农业文化的生产活动创造出特有的田园风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由原始社会的感性适应到理性适应.但鉴于生产力较低.对自然影响较小。中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改变,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物质、精神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风景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丰富多彩的风格及更大的规模。从1760年以后{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世界开始进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

5、业化时代.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个划时代的飞跃,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运河、铁路、公路的建设大大地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缺乏计划,掠夺性的开发也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伤害.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近代.人们开始认识理解大自然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对大地风致和自然景观视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加以保护;针对恶化的城市环境,进行公共园林,开放空间及绿地系统的营造.把自然与城市隔阂打通.把自然引进城市中。怎样科学地将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建成真正的山水城市.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接触到绿色的生态环境便是本次

6、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古代城市建设中的山水精神——“天人合一”  城市是文明的注脚,纵观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有着如神童般的早慧.中国的古代文化均对当时及后世在文学、哲学及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朴素的山水精神:“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命题虽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的住址,早在西周便已经出现了。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自然观.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夏其生态.这朴素科学的观念侵染着中华民族.形成我们特有的性格禀赋,并区别于西方“有序的

7、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决定了中国园林向自然和谐方向上发展.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一直贯穿着它的主导作用。力求从自然山水风景构成的规律中探索人生哲理的体现、追求和谐融会的辩证关系。  解读这“天人合一”的山水精神.它包含着三种含义:第一,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种种生产活动包括建设家园都应该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面对神秘广袤的自然界.人类的文明史只是对自然规律初步的探索.建设城市也应有着谦卑的心态师法自然,第三,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尊重自然、人与大自然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

8、关系。  (一)顺应自然  “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代城市选址遵从的自然哲学思想。追求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讲究的是依山傍水。究其原因,山是大地的脊梁也是人类生存资源的天然仓库,水为大地之灵.也是万事万物之源。山水不但是城市生活的补给来源.同时也以其天然险阻成为城市的保护屏障。以秦都雍城为例,北面.西北面高山环绕,东有纸坊河,南面.西面有雍水河:六朝古都南京濒临长江,四面环山.有虎踞龙蟠之势。此借尽自然之势.即为“地利”;古代城市选址多强调因地制宜.我国古代名著《管子.乘马篇》记载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