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99139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妈妈睡了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2、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9/9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3、: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
4、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9/9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5、?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
6、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9/9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
7、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
8、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9/9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