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

ID:10199094

大小:11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1页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2页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3页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4页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包括三个方面:①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影响;②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③单亲家庭孩子的主要问题及家庭教育问题。通过对过去研究的整理发现,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早期依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儿童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使终生教育,它始于孩子的出生之日,甚至可始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的父母情感缺失严重,尤其是在未建立起安全型依恋时,不利于儿童的身心

2、成长,对儿童心理健康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影响依恋[1]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成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早期依恋对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是否与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等。儿童焦虑的产生就与亲子依恋存在密切关系。国外研究显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焦虑水平较低,不安全依恋的儿童焦虑水平较高[19-20]。赵金霞(201

3、1)[2]等采用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84名儿8-15岁儿童进行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六种具体焦虑症状(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恐慌行为、强迫-冲动行为、广泛性焦虑)和焦虑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母子依恋与躯体伤害恐惧的相关除外)。此外,研究者以儿童的焦虑总分为因变量,亲子依恋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等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焦虑情绪。于海琴(2004)[3]等采用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Bukowski友谊质量量表和邹泓“中学生友谊质量量表”结合小学生生活

4、实际,对武汉市三所普通小学四-六年级505名学生进行亲子依恋与友谊的关系研究。研究者以性别、年龄、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关系得分做自变量,友谊质量、好朋友提名分依次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子依恋关系对儿童的友谊质量和数量均有预测力,父子依恋关系只影响友谊质量。再以性别、年龄、亲自依恋两成分(信赖、亲近)做自变量,积极友谊特征、冲突依次作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两个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母子依恋的两成分均可预测儿童的积极友谊特征,父子依恋的两成分对儿童友谊中的冲突特征影响较强,而且影响的性质不一致。岳永华(2010)[4]等人对178名儿童进行追踪,探讨了儿童依恋类型与其

5、问题行为的关系。在儿童2岁时,进行实验室观察,对录像进行编码将儿童划分为四种依恋类型:回避型、安全型、矛盾型、混乱型;在儿童2岁、4岁和7岁时让母亲填写《儿童行为核查表》。研究结果显示:①102岁时,在焦虑、违纪、内隐问题行为总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在退缩和外显问题行为总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达到边缘显著水平。事后比较发现,在攻击、违纪和外显问题行为总分上,回避型儿童的得分都要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混乱型儿童在焦虑、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矛盾型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与安全型儿童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②4岁时,在退宿、攻击、多动和外显问题行为总分上,

6、依恋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在焦虑和内隐问题行为总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达到边缘显著水平。事后检验发现,在退缩和内隐问题行为总分上,矛盾型儿童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在多动、攻击和外显问题行为总分上,回避型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安全型和矛盾型儿童,混乱型儿童在多动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③7岁时,在退缩、焦虑、多动和内隐问题行为总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在攻击和外显问题行为总分上,依恋类型的主效应达到边缘显著水平。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抑郁焦虑、退缩和内隐问题行为总分上,矛盾型和混乱型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在多动行为上,回避型儿童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在攻击和外显问题行为总

7、分上,混乱型儿童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综上可以看出,安全型依恋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都是最少的;回避型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较多;矛盾型依恋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较多;混乱型依恋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都比较多。2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2.1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现象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家庭的贫困使得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但由于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