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

ID:10196767

大小:192.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_第1页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_第2页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_第3页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_第4页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喻常森黄科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的金巴兰和库塔在2005年10月1日几乎同时发生三起爆炸,造成至少3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大批外国游客。这是继2002年造成202人死亡的爆炸以来,巴厘岛第二次遭遇重大恐怖主义袭击。爆炸声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的关注和深层次的思考。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与世界其他地区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认识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应对东南亚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一、“基地”组织(AlQaeda)的渗透是东南亚区恐怖主

2、义的外部因素基地组织与东南亚的人员往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1979—1989年苏联发动入侵阿富汗战争,造就了一批国际性的伊期兰激进圣战者,他们中有不少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穆斯林志愿者,据说其中参加阿富汗抗苏圣战的印尼穆斯林先后就有数①千人。他们在阿富汗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极端宗教思想的贯输。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这些外国圣战者大多对阿富汗国内权力争斗不感兴趣而回到各自的国家,成为当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骨干。在东南亚地区的很多激进伊斯兰组织中的重要人物都是从当年阿富汗抗苏战争回来的“圣战战士”,例如贾法尔·乌马尔·塔利

3、布(JaffarUmarThalib)、汉巴里(Hambali)、贾坚拉尼(AbdurajakJanjalani)等伊斯兰教祈祷团(JemaahIslamiyah)骨干成员。他们不但通过国际网络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当年阿富汗圣战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些极端分子后来又再度回到阿富汗,投入塔利班庇护下的“基地”组织,并接受“基地”组织派遣,在东南亚组织策划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罪恶活动。这些“战士”回到东南亚各国后把发动“圣战”视为己任,最终目标是试图在东南亚创造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DaulahIslaiyah)。他

4、们主要的组织活动方式是:创办穆斯林学校(madrasah),以此作为工②具,又将成千上万的年青穆斯林送往中东各穆斯林大学学习,从而培养大批“圣战战士。”2001年“9111”事件后不久,美军发动了旨在铲除塔利班政权的阿富汗战争,盘踞在阿富汗山区的“基地”组织残余成员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下逃往世界各地,其中东南亚国家很快又成为其理想的避难所。“基地”组织成员的到来,就像催化剂一样激活了东南亚地区30各个恐怖主义组织。最近几年的恐怖事件表明,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一直延伸到泰国、缅甸和柬埔寨,整个呈马蹄形的东南亚地区处处都有“基地”

5、组织活动的影子,他们与当地恐怖及激进组织联手合作行动,从而使东南亚这个地区成为“9111”后国际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二、殖民主义统治政策是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东南亚地区经历了漫长的西方殖民统治。面对东南亚地区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西方殖民者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法,甚至不惜人为地制造民族、宗教和领土矛盾。首先,殖民主义者充分利用各种宗教思想为他们加强殖民统治服务。早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传教士随着军队来到东南亚地区,他们冠以传播“福音”的宗教外衣,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正如《菲律宾群岛》一书所指出的那

6、样:“传教士没有任何武器,单凭他们的德行,就取得了岛民好感,使西班牙的名字受爱戴,像奇迹一样为国王送去两百多万驯服的③基督徒子民”。即使是后起的西方大国———英国、法国的国力已经发展到足以用武力征服殖民地的时候,它们也没有忘记宗教在东南亚殖民统治中的作用。19世纪开始,英、法两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侵略和征服过程中,基督教(含天主教)势力与殖民地政府的关系始终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然而东南亚社会不同于西方,在古代它是各种文明的交汇地带。这里既有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又有儒家学说的存在。但欧洲白人在东南亚殖民扩张时往往采取扶植基督教,排斥其他宗教

7、的政策,所以,其他宗教势力,特别是伊斯兰教展开了长期的反抗斗争。发生在近现代东南亚国家人民的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少是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其次,东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西方殖民者针对这个特点,推行分而治之的民族政策。在中南半岛,法国殖民者侵占印支后,先将居于高山地区的各民族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之为“山地民族”,将之与居住于低地的越南人(京族)分离。在越南北部,原来与京族正处于逐步融合的土著被法国殖民者人为分离后,土著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在南部,法国人迫使越南人大批迁往柬埔寨,造成与原住民高棉族人的紧张关系。在老挝,法国人启用居于低地的老挝人

8、作为行政官员,治理与老挝人有历史隔阂的山地少数民族傣人和老听人。在侵占整个印度支那以后,法国于19世纪末宣布由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组成“印度支那联邦”,整个印支被肢解为直接统治、间接统治和“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