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85566
大小:7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初中课题研究《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课题研究《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其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存在困惑问题,概言之,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师为主导呢?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呢?理论界对此各说各有理。做为一线教师,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仍然处于迷罔状态,非左即右,没有很好的把握好一个“度”。其三,我市大面积推广课程
2、改革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尤其是其学习方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是不是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的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做文章?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试成绩)相比而言是“原地踏步”还是“极速前进”?产生这些结果的根源是什么?是教师教的不好,还是学生的头脑有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于自主探究、参与教学、互动合作、交流分享等方面表现得消极而被动。所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3、在民主、人文、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探索创新的基本素质。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寻找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观念、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会使教学方法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接受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关系和学习方式维系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
4、的活力;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的口号,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提出“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因。二、课题的内涵及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1.课题内涵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分三个层面:即活动、自主、模式构建。所谓活动,就是班主任综合考虑各任课教师的意见,依据学生生理习性、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管理水平、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按照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划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差异者划为一组)的方式在班内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采取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与组间的团结和竞
5、争中个体内动、生生互动、师生沟通,整体形成一种理智而热烈、点面相结合的课堂活动,为合作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为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补充;自主不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彻底独立的学习,而是指学生主体通过独立的、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在导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并围绕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活动和自主是相依为命、相辅相成的两个关键词,活动是前提,自主是根本,没有由内到外的活动,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自主。模式构建则是课题组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终极任务,目的在于形成便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空间。2.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目的早在
6、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真言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而兴趣也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正如马斯洛所言: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如果教师不是把真理奉送给学生,而是教给他发现真理的方法,学习者的需就能够得到满足,有了自信,便也有了兴趣。皮亚杰在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时指出:知识增加是学习者个人建构的结果,对于个体来说,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积极建构的——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这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一定是学生主体参与过
7、程,是收集、加工、分析的一个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主动、能动的思想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主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前苏联学者列昂节夫等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领域,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生动的现实经验,在自主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积极的建构。此外,国内许多名校,如江苏泰州洋思中学的“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聊城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的教学实践及其相关的理论,均为本课
8、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本着批判吸收的原则,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来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