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

ID:10181768

大小:266.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6-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至18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全套)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及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体会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二、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三、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四、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出现1、出现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派别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64   3、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4、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5、百家争鸣的影响:(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

3、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与儒家学派1、孔子的思想(1)孔子A、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B、孔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仁”(核心)与“礼”仁:a:的含义:爱人b:实现仁的途径:待人宽容;以德为政礼:a:主张:以德为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②教育思想: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

4、生深远影响的主张③文学贡献:编订整理出《诗经》、《春秋》等六经;其言论载于《论语》C、孔子思想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64   课堂拓展: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①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②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③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强调“孝”“仁义”“诚信

5、”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2)孟子的思想A、生平:战国邹国人,被誉为亚圣B、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③主张“性本善”(3)荀子的思想①提出“君舟民水”论断;②主张性恶论;

6、(三)道家、法家及墨家1、道家(1)老子的思想64   ①“道”为世界的本原。②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庄子的思想①继承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②主张放弃差别观念,放弃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2、法家学派(1)代表人物及主张:商鞅、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依法治国(2)评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过分迷信法的作用。3、墨家学派(1)代表人物:墨翟(2)主张:兼爱、非

7、攻、尚贤、尚同、节用、反对浪费……代表平民百姓愿望。64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

8、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