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76926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2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语文(上)《桂林山水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桂林山水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二、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2)梳理诗歌结构:这首诗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
3、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
4、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第三层,11—14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 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
5、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 三.探究赏析:(1)观赏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观赏漓江的水:(2
6、)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3)这首诗的写作特点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以神姿仙态,如情如梦来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这种以虚喻实的写法,着眼点是激发人们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具体描绘去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诗人的点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虚写
7、的结果,反而能获得最具体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动人。 2.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均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 四、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