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9846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要点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要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居住使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应当不断创新,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安定。本文主要从建筑框架结构中的基础平面图和详图、梁详图、柱详图的设计和专业设计人员素质这几个方面,结合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完善设计技术,以便更好地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与和安全性。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要求原则技术策略建筑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是由柱和梁以铰接或钢接的形式连接而成的结构,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主要起承重作用。框架结构按照不同的
2、跨数可分为多跨和单跨型;按照不同层数可分为多层和单层型;按照立面构成的不同可分为不对称和对称型;按照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混合构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等。混凝土框架是常用的建筑框架结构,分为装配整体式、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如果设计需要还能对板或梁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一、建筑框架结构的实际应用范围和优缺点5框架结构可以设计成无铰框架、超静定的双铰框架或静定的三铰框架。钢结构框架可以用于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多层工业厂房和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如轻工业车间、造船厂、火车站、商场、剧场等;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适用于办公楼、学校和民用住宅等。框架结构建筑具有很多优点,自
3、重较轻、空间可以灵活分割,节省建筑材料;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刚度较强,整体性较好,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能起到良好的抗震作用,能根据设计需要将柱或梁的截面浇注成各种形状。可以比较灵活的配合建筑的平面布置,便于安排较大的建筑空间结构;框架结构中使用的柱、梁等构件易于定型化和标准化,缩短建筑施工工期;二、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科学原则1、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基本要求(1)梁和柱的钢筋配置柱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0.2%,二级框架结构中柱的箍筋直径应≥10mm,箍筋肢距应≤200mm。三级框架结构中柱的箍筋直径应≥8mm,四级框架结构中柱的箍筋直径应≥8mm。如果剪跨比和支柱比不
4、大于2,箍筋间距应≤100mm。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2.5%,一级梁端截面的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0.5,二级或三级应≥0.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般≤200mm,二级和三级箍筋肢距应≤250mm,四级箍筋肢距应≤300mm。5(2)梁和柱的截面尺寸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宽度应≥200mm,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应≥300mm,圆柱的直径应≥350mm;截面的宽高比应≤4,截面的高与净跨比应≥4。2、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时的科学原则为了起到良好的抗震效果,建筑框架结构可以设计成双向的梁柱体系,采用刚接连接;电梯井壁的框架结构以粘土砖砌筑为宜,不能使用砖墙承重的框
5、架结构;电梯井处的柱可做成L型,或将柱外移,柱构件不能向电梯井处伸出;大跨度的阳台或雨篷等框架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梁的抗扭性;出屋面的楼梯间或电梯间不能采用砖混框架结构。三、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技术策略1、基础平面图和详图的设计工作地基较软或不均匀的建筑适合选用柱下条基。如果节点基础下有枯井或防空洞时,可以使用较大的厚板跨过。混凝土的节点基础下应当做垫层,如果建筑物的地下室外墙是混凝土,对应楼层的基础梁可以取消。如果基础下有防水层,应充分考虑防水层的厚度。如果新建的建筑物周围有建好基础,建筑物的基础应当浅于周围建好基础。基础之间的净距离应当大于两者高差的1.5倍或2倍。沉降
6、缝两侧的墙体基础必须分开,地面以下的伸缩缝和抗震缝等不能设缝,应加强与地面的连接。52、柱详图的设计工作如果建筑框架地上结构为圆柱,低下结构应改为方柱,便于施工。圆柱的纵筋数量应多于8根,箍筋采用螺旋箍,并在柱详图中标明柱端部的水平段。方柱的箍筋应选择井字箍,并按照严格的规范要求加密。对于异型柱结构,一排梁纵筋的根数不应过多,柱端部的纵筋不能过密,避免节点处混凝土浇筑出现困难。幼儿园内不能用方柱,防止方柱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柱构件应尽量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减少断面处的尺寸。3、梁详图的设计工作如果梁上有挑梁端部或次梁处,应当在梁上附加吊筋和箍筋,优先考虑附加箍筋。梁上的水
7、箱和小柱下,不用加附加箍筋,在结构设计的总说明处画对应的节点。当建筑物的外部梁之间跨度较小时,各个梁高应相等。建筑外部框架的梁外皮应与柱外皮平行,柱与梁之间的偏心应当大于柱宽的1/4,小于柱宽的1/3。当建筑梁底与外窗顶部距离较小时,应当将梁高加大至外窗顶部。4、设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的重大意义5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人员应当结合建筑特点和设计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嵌固端楼板、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和建筑结构抗震缝与嵌固端位置之间的协调性等问题,是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工作的难点,设计人员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