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

ID:10168706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_第1页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_第2页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_第3页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_第4页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近代中国宪政思想的传播与早期实践摘要:西方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经历了早期宣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宣传著作、报刊、留学生、新式学校教育、西方译著和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几个媒介来实现的。整个“宪政”传播和实践过程也历经几个阶段和数次高潮时期,最终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近代中国;宪政思想;传播;实践中图分类号:K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155-02近代以来,西方的宪政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人关注、学习、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败到再尝试的实践过程。梳理西方宪政

2、思想在旧中国的传播和实践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近代中国的宪政发展史,对于思考如何完善依法治国、深化政治改革也有帮助。一、宪政思潮宣传的起步与传播的深入中国人真正关注西方先进政治思想理念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失败。在士大夫阶层,少数思想先进的富有洞察力的知识分子隐约感到危机。在他们的关注和追寻下,西方宪政思想开始逐渐传播开来。(一)宪政报道的开始与深入传播(1840年~1894年)8第一批先驱拉开的向外国学习的序幕是伴随着“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始的。这个阶段关注并宣传宪政思想的是如林则徐这样的改良分子和激进官僚等。

3、林则徐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警醒国人并大力宣传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他编译的《四洲志》中,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还上言或通报了美国的总统选举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及西方各国的议会制度[1]。他的这些介绍给晚清封建专制下死气沉沉的社会带来一丝新鲜空气。继林则徐对西方的宪政制度做了肯定与宣传的是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很是赞赏,“其乡绅之会,则各邑士民所推迁者。议国大小事,每年征赋若干......变置律例等等,舌辩之士尽可详悉妥议奏闻。遇国有大臣擅权,其乡绅即禁止纳饷......则众皆协力抗拒”[

4、2]。认为这样也可以制衡君权独裁并防止失误。这时候宪政思潮的传播仅限于小范围的开明人士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地主阶级里出现了主张改良的声音。他们开始指摘君主专制的弊端,并寻求引西方民主政治到中国实践的路径。代表人物有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士绅以及部分清政府外交使节。冯桂芬在《校�8庐抗议》中表达了对抨击专制与对民主政治的向往:“米利坚以总统领治国,传贤不传子,由百姓各以所推姓名投柜中,视所推最多者立之,其余小统领皆然。国以富强,其势凌俄英法之上,谁谓夷狄无人哉?[3]”王韬和郑观应是最先提出宪政实践的维新派先驱。郑观应第一次提出以“

5、仿泰西之良法”来改良君主专制制度。王韬则是明确区分了政治制度为“君主之国”、“民主之国”、“军民共主之国”,且认为“唯军民共治,上下相同,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4]”这时期的一些出外考察官员或使节在传播民主宪政思想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例如,曾随美国人蒲安臣出访欧美各国的大臣志刚,在回国后写成《初使泰西记》一书,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做了很多记述,类似的还有孙佳谷的《使西书略》。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中以明治维新为对象,考察日本的政治制度,并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做了介绍,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积极吸

6、取外国的优秀制度。8宪政思潮的广泛传播,除了领军人物以著作形式的介绍外外,最主要的功劳还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媒介。1.报刊。因为其广泛的传播性,近代早期报纸的出版,成为宪政思潮传播的桥头堡。其中有1850年上海英租界出版的《北华捷报》、1872年英国人创办的《申报》。也有伍廷芳创于香港的《中国新闻》、王韬的《循环日报》和容闳的《汇报》等一大批中国人自己的报纸。2.派遣留学生。这一时期的留学生主要为留美、留欧学生。清政府于1872年开始连续四年公派幼童赴美留学。这些学生在美接触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大大开阔了眼界,成为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最好推动

7、者。留欧学生中,精通西洋语言文字和律法的马建忠的代表作《适可斋记言记行》等著作对西方语言文字和法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3.新式学校教育。这一时期,随着洋务的开展,新式学校教育和翻译学堂开始在各地出现。大量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翻译学堂大量翻译西方史略、万国公法等书籍,对宪政思想的传播作用巨大。而像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等对中西文化的交流颇有裨益。(二)宪政行动的开始与传播的实践性(1895年~1910年)如果说之前的传播是初步而且仅限于传播,那么由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戊戌变法则是由传播到实践的转换。代表人物有康有为

8、、梁启超及严复等人。康有为借助自己改制的孔学为自己宣传变法的阵地;梁启超则是开堂讲学,办报宣传,将民权理论与变法思想写得激昂而深刻。他的《变法通议》最有代表性,在当时的思想界和政界都产生了轰动效果;严复则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