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8109
大小:250.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6-12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答案】
2、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福建省龙岩市】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4分)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
3、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每点1分,共4分)【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7-8题。(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2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38/38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
4、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答案】7.(2分)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8.(3分)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甘肃省天水市】诗歌鉴赏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传【元】辛文房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
5、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③宰:指县令。④辟:召,征召。21.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何
6、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22.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①怒引至庭下曰()A.引导,诱导B.拉,拽C.引用②白时卧庐山()A.睡觉B.倒伏C.隐居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24.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答案】21.C;解析:要感情色彩上考虑问题。本项表达了对
7、故土的不舍、思恋。22.⑴B;⑵C;38/3823.当初李白在并州游历,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对他感到很奇怪),并曾经救了郭子仪的死罪。24.在黄鹤楼上听见有人笛奏《梅花落》,似乎五月的江城飞起漫天的梅花。这是李白受永王李璘牵连,被贬夜郎,途中登黄鹤楼,他想到西汉的贾谊,也曾被贬长沙,路经此地。听到有人吹笛,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这里运用通感修辞,把无形的笛声写的具体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被贬的不满,以及孤独凄凉的心境。【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5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
8、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22.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23.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