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ID:1016507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本文从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协作会话、促进“同化、顺应”三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教学意义建构【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113-02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它最早是由瑞士著名学者皮亚杰提出来的,而后科尔伯格、维果茨基等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正

2、逐渐地被应用到课堂中。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化学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展现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情景和环境使知识得以呈现及应用。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任务,从而开展一系列提出问题、分

3、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学习中,笔者先给学生看了一则关于氯气泄露的新闻。新闻中描述一只液氯钢瓶发生氯气泄漏,造成附近9名老人被熏倒,方圆百米内的植物枯萎。事故发生后,消防队员身穿防化服头戴防毒面具,将钢瓶推到旁边的一个石灰池,并不停用水枪稀释气体。由此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导入,并结合这一则新闻报导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1)老人被熏倒、植物枯黄的原因是什么?(2)消防人员为什么把钢瓶推进石灰池中?(3)如果你恰好在事故现场,该如何自救?问题提出来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纷纷议论,各种猜测由此产生。学生更加迫切地想要寻找到答案,形成

4、探究的心理氛围。二、引导组织协作、会话,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5在协作会话中,教师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之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彼此分享,使得每一个参与者的思维和智慧得到广泛的共享。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协作会话,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于学生来说,每天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环境,让他们重视合作,追求一种自我思想的自由,让他们更愿意去探讨这些任务,接受对当前认知的一种挑战。如在学习SO2时,由S的化合价及其所属氧化物提出问题,推测SO2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学生经过交流得出硫元

5、素的化合价为+4,居于中间价态,推测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又因为SO2属酸性氧化物,可推测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教师接着提出:SO2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否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这些化学性质呢?学生经过交流与讨论,联系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设计了几个验证方案,并讨论了其可行性,最终进行了以下实验验证:将SO2分别通入①氯水,②溴水,③H2S气体,④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⑤酸性KMnO4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5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最后得出结论:SO2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且具有酸性氧化

6、物的通性。在这一系列的交流和探究中,相关的知识得以巩固。实践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必须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才能得到加强。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要参加实践,告诉学生,这样做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形成都是十分有益的。三、关注原有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新知识的时候,会自觉地把新知识吸收进来并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内,这就是认知中的“同化”过程;而当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的

7、时候,学生则必须对认知结构进行相应的重组与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中的“顺应”过程。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5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水都是用来灭火的,但是在学习Na2O2时,“滴水生火”这个实验推翻了他们原来的认知,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联系初中学过的知识,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有氧气或空气,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此可以推测Na2O2与H2O反应放出氧气,并放热使棉花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