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54293
大小:60.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7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被动的,这与现代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建构主义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心得。现阐述如下,与同行共斟酌。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传道、授业”,教师在课堂上实行“灌输”式授课,即主要以“教”为
2、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有独特个性、有进取心和创造潜能的探索者。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即主要以“学”为中心。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发言。比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问学生:“这个数学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那么,客观上只能由知道该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生才能参与回答,而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每个学生
3、的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实践证明,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是怎样思考的?”如此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设疑,面对的是全班的每个学生,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都能够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在课
4、堂上不断显示其知识建构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易于引导也容易被压抑,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鼓励和正面地引导,即当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与教师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时,教师决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否定或者流露出不屑、嘲笑的神情,而应循循善诱,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调整思路,继续思考。而对于有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在加以赞赏的同时,可以通过“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为什么这么想?”等步步追问,诱导学生自己向自己发问,让学生显现自己的建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
5、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建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同步提高。二、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而言之,就是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知道结论,却不知道结论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好似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机械的模仿与
6、死记硬背的过程,不仅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也影响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建构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什么叫做方程?同学们曾经学过哪些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做分式方程?什么叫做整式方程?什么样的方程可以称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二次'分别指的是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其中的二次项系数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7、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步步设疑,开展讨论,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三、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协作,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时,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数学知识的
8、教学。师:长为10米的梯子AB斜靠在墙边,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求梯子的底部距离墙角的水平距离BC。生:根据勾股定理的公式,可以算出梯子的底部距离墙角的水平距离BC是6米。师: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它的底端是否也滑动1米?生:不是。师: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2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生: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出,梯子的底端滑动2米。师:根据以上所述,你对梯子下滑的变化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