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3543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法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在逐步转变教法,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核心。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对教材内容与问题情境的设计两方面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形成历史教法相关研究理论。【关键词】历史教学教材内容问题情境【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0076-02《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1]。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惟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
2、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文着重以八年级历史为例,探讨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并使两者有机联系,以完成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历史教学任务。一、以“问题情景”为导,增进教材内容优化6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如讲西安事变时,我先从介绍张学良开始,并指出:当张在美国逝世后,江
3、泽民称赞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然后我再详细叙述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其间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事变前,中国的局势是怎么样?事变后,又该如何处理蒋介石?接着,我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中国的政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团结抗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适时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蒋介石被扣后,中国各党各派的态度(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民主人士、张杨等)。随着材料的引入,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拓宽,思维更加活跃,师生在热烈讨论之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明白了不
4、杀蒋介石的道理,也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事变所作出的努力和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以民族大局为重的品格。这时,学生明了西安事变前前后后张的言行,也就深刻地理解了江泽民对他的评价。一言以譬之,讨论是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思维的冲撞中往往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教学中有目的引用史料和观点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讨论,鼓励争论,可以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知识和锻炼思维。二、以“思维能力”为本,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6整幅历史画卷就是由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构成的[2]。离开了历史人物,历史就会黯然失色、暗淡无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引导学生对各类历史人物作出评价,帮
5、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还历史人物之真实面目,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如讲洋务运动时,我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关李鸿章的史实,让学生各抒己见,要求学生对李鸿章进行评价,他们虽然意见不一,但均能从某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最后,引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并对之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对李鸿章做全面、客观的评价。在介绍历史人物事迹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倾注感情,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以“能力素养”为向,提升历史教学实效首先,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功能,合理利用图表[3]。在讲完第一章《侵略与抗争》时
6、,我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时间、签约人、签约地点、背景、条款、影响等相关内容制成表格,让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从这些不平等条约看中国是怎么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它的章节如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新文化运动、三大战役等等,我均让学生把这些章节的要点制成各式的表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又便于学生复习记忆。6其次,善于运用对联、诗歌、成语典故来丰富历史教学的文学涵养,使历史课成为神采飞扬的文学课堂[4]。如左宗棠的“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光绪帝挽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黑旗军的“愿人人战
7、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宋庆龄挽孙中山“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用成语典故,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只有这样,才能使陈年老酒般的历史鲜活起来,才能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精神酿蜜的百花园、思考的磁场和陶冶情操的音乐晚会。四、以“学习热情”为导向,积极培养学生情感第一,教师要把上课当作艺术来看待,对教学投入自己的情感。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5]。其间有主权的丧失和人民的苦难,也有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历史教师在讲述这段
8、历史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和爱国之心,语言要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用典型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