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309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新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变迁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全球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政策不断改革,由不受重视到蓬勃发展,其背后始终离不开政治因素。英语教育发展到如今,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键词:英语教育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政治服务的。外语教育紧跟中国共产主义路线,但在当时,英语的地位不如俄语。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政府开始容纳各种意识形态,为满足时代的需求,英语取代了俄语,成为最受欢迎的外语。特别是近年来,公民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高涨,全国上下不断出现英语学习的热潮。从全球来看,英语的位置始终与政治决策息息相关。不
2、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行为,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始终受到政治的制约。因此,新中国政治社会的变化可以反映在英语教育政策的变迁中,这种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5第一阶段为“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5)。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并希望与当时强大的苏联发展稳定紧密的关系。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国家的外语教学都以俄语为主,英语专业仅存于指定的几所大学里。但在五十年代后期,苏联改变了对华态度,并停止了提供一切援助。这种转变使得中国政府积极寻求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开始制定新的外语教育政策。1961年左右,英语完全取代俄语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外语,各大专院校积极开设英语专业,同时
3、理工科大学也开始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第二阶段为“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横扫整个国家,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在这十年里,知识分子和学者遭到迫害,整个学术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的政策是停止一切外语的教学和使用。“不学ABC,照样闹革命”成为当时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标语。第三阶段为后“文化大革命”时期(1977年至今)。1976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终于走向尽头,1977年恢复高考后,邓小平随即提出改革开放。在这种背景下,英语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1978年教育部制定政策,要求各中学和大专院校加强英语教育。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的地
4、位会越来越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政策,英语已被纳入小学的教学大纲中。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人数已经超过英美人口总和。英语已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可能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地位和前途。5英语在全世界得到普及,主要有三个原因。首要因素是经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很大一部分是英语国家;其次是政治原因,美国就是一个英语国家;最后是文化因素,英语国家特别是英美的文化已经深入全世界范围。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既带来了便利,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在中国也不例外。在这些问题中,首先就是对母语的影响。中国青少年接触英语的时间又早又长,一些家长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从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得他们的孩子对
5、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其次是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容易矫枉过正。目前大多数大专院校都要求在校学生通过英语等级测试,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从而忽视对本专业的研究。最后是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公。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政策,我国英语教师的人数缺口还很大。大部分优秀人才都选择留在大都市工作,而不是偏远山区,所以一直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优势较明显。尽管教育部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措施,但没收到良好的效果。5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应该行动起来。首先,应该抑制住这股英语压倒中文的趋势。母语教育不能让位于英语教育,相反的,其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同时,还应该
6、有引导性地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其次,应该让英语回归到一个理性的位置。对于那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全部通过四六级不可行也不现实。对大学生来说,英语能力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他们还应该花更多时间钻研自己的专业。目前大中专院校已开始逐步取消四六级与学位挂钩的政策,这种转变值得肯定。最后要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政府不能只是简单地拨款兴建学校增添设备,而应该花费人力物力培养专业的英语教师,鼓励他们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综上,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始终离不开政治的导向。新中国几十年来英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始终受到政治
7、和经济的影响。对英语普及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让英语教育在中国又好又快地发展。参考文献:[1]李建波.英语的中国政策和空间―从解放到全球化.美中外语,2006(5).[2]朱中都.论我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弊端及改革路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2).[3]张明建.从历史、教育和政治看英语对中国的影响.美中教育评论,2007(4).[4]郑新民.中国英语教育史介述.国外外语教学,2006(1).5[5]邬驰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